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粉色刺繡折枝花卉紋絲巾
登錄號:2017.043.0013的圖片(20170430013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7.043.0013的圖片(20170430013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7.043.0013的圖片(20170430013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登錄號:2017.043.0013

尺寸:42.7 x 39.5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服飾配件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張捷文物、巾帕、方巾、繡花
文物描述:1. 粉色刺繡折枝花卉紋絲巾,布面形狀呈矩形。絲巾為單層粉紅色絲質織布,顯得整體薄而輕,布面經緯織紋清晰可見,四邊內折小段布面縫合收邊,絲緞經緯具有光澤。布面一角有刺繡折枝五瓣花卉圖案裝飾,繡線顏色有粉色、咖啡色、米色、藍色等等。花卉紋刺繡採用雙面繡技法,織品正反兩面都具有精緻的輪廓與圖案。絲巾原以對折成三折收納,折痕明顯。
2. 刺繡是一種以繡針引彩線繡出設計圖樣以裝飾織品的工藝,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就有記錄,至清代更達巔峰,發展出四個最知名的派別,依照地域可分為蘇繡、湘繡、粵繡及蜀繡。清末至民國初年的臺灣婦女也以擅於刺繡為人所知。早期臺灣社會觀念認為擅長女紅的婦女具有智慧、手巧、賢淑等美好形象,因此婦女十分勤於練習刺繡,期待能在說親時求得好姻緣,謀得好人家。
參考資料:1.刺繡,臺灣民俗文物辭典,https://dict.th.gov.tw/term/view/1942(瀏覽日期:2021/08/19)。
2.王瀞苡,2000。女紅——臺灣民間刺繡。臺北:商周編輯顧問。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B
編目日期:2021/12/1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