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安平壺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2.JPG)(CC BY),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3.JPG)(CC BY),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4.JPG)(CC BY),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17.043.0110的圖片(20170430110_I005.JPG)(CC BY),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43.0110

尺寸:11.7 x 11.5 x 14.7cm
歷史分期:1661-1683(鄭氏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600~1690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中國福建邵武
關鍵詞:白瓷罐、宋硐、宋甕、明瓷、國姓瓶
文物描述:1.本件安平壺原為陳澄波先生收藏品(陳澄波基金會原始編號RE175_01),由其長子陳重光先生捐贈給臺灣歷史博物館,表面貼有標籤,寫著「安平壺」、「2008.4.30由父澄波墳墓中重回家中」。平口,扁尖唇,短頸內縮,斜肩,器肩作三圈凹痕裝飾,器肩下折,器肩以下作弧形下收至器底,底徑與口徑相等,器底裝飾一圈單線弦紋。厚胎,器肩至腹部可見拉胚的痕跡,器腹中段可見接合痕跡。器內外施灰青色釉,釉不及底,器底略帶粉橘色,器肩可見氣孔,為釉料因燒製溫度變化造成。
2.安平壺又稱「宋硐」,民間稱為「國姓瓶」,其特色為口徑與底徑同寬,腹部較大,上下分開製作後再接合,釉色多為灰白或灰青色,有厚胎和薄胎二種,因大量出土於臺灣臺南安平,因而命名為「安平壺」。
參考資料:陳澄波基金會原始編號RE175_01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1/10/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藏品資料未公開)的圖片
藏品(瑁瑁‧瑪邵《老人彩虹橋》)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曆——剪影(鳥))的圖片
藏品(銅茶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