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白棉地藍線繡花鳥拐子龍紋肚兜
登錄號:20170010040的圖片(20170010040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040的圖片(20170010040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70010040的圖片(20170010040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
材質:織品
尺寸:長:70 x 寬:56cm
重量:0.09kg
取得方式:移撥
藏品描述:" 本件白棉地藍線繡花鳥拐子龍紋肚兜,係由一片白色棉布裁剪如菱形狀,下方再接縫一片長方形刺繡布片而成。肚兜上方領沿處裁成圓角,另縫有白色螺旋狀繩環。肚兜下緣帶有弧度如扇形。全件僅使用藏青色線施以圖案,肚兜本體採包梗繡法修飾各接縫處,如上方領緣飾片、左、右兩腰角、袋蓋上方之兩飾片、袋蓋及口袋等處,繡有線條紋、如意紋及磬形紋框線。另採羅馬尼亞繡,局部施於口袋上方尖角處。主要圖案施於下方長形布片,以拐子龍紋為外框,正、反兩面圖案相對,繡有花葉連枝、鳥紋、石榴紋及瓶形紋。
肚兜為貼身衣物男性亦可穿著,但以女性和小孩為多,一般穿在服飾最內層而不得見但卻常有精美刺繡圖案。肚兜一詞於清代才出現,漢代稱其為心衣,唐代為訶仔,五代、宋、明朝稱為抹胸。龍紋有吉祥之意,本件所繡拐子龍紋為結合回形紋的龍紋變體;石榴多子而有多子多孫的象徵。至於瓶與「平」同音,固有祈求平安之意。
肚兜有多種形制或地域性特色,除常見的菱形外,本件加縫長方形布片遮擋下腹之護腹長型肚兜常見於中部及北部客家庄。肚兜護住前胸及腹部,具有禦寒防風之功能,穿戴時,將上方綁帶繫於頸後,左、右應另有綁帶可向後交叉繫結。

登錄號:20170010040

典藏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秋水無塵)的圖片
藏品(光緒二十一年劉明正、曹媽見、黃同和執照)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胡崇賢攝蔣中正總統茶會款待檀香山華僑觀光團鄺友良等人4)的圖片
藏品(臺灣糖業公司請勿攀吊車外或站在踏梯上,以免危險標語)的圖片
藏品(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淡墨苔蛾)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