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碟型瓶
登錄號:201703001的圖片(201703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703001的圖片(201703001_P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1703001的圖片(201703001_P002.jpg)(CC BY-NC),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1703001的圖片(201703001_P003.jpg)(CC BY-NC),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1703001的圖片(201703001_P004.jpg)(CC BY-NC),第4張,共4張
作者:林添福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陶瓷
年代:1999
尺寸:長:31 x 寬:31 x 高:21cm
主要技法:拉坯、坯體組合、蛇窯柴燒、泥釉
作品描述:如飛碟造型、是林添福長景瓶系列中少數短頸造型的作品。瓶身邊緣有林添福慣用的「手指壓繩紋紋飾」。
這只「碟形瓶」是林添福極少數短頸造型的碟形作品(不超過五件)。
如飛碟造型,以四件拉坯的坯體組合而成,瓶身邊緣有林添福慣用的「手指壓繩紋紋飾」。是他組合坯體時,以泥條加固的修飾花紋。
作品有噴上一層薄薄的泥釉,在傳統的蛇窯柴燒,但以現代柴燒裸露的燒法(不蓋匣缽),單面落灰較多,產生一種自然落灰黃金流釉的變化。在古代稱為「陰陽臉」,是一種不均勻視為瑕疵的表現,但現代柴燒陶藝的審美趣味鍾情於此,林添福也能轉換美感的表現,只是他和時下年輕人流行追求的柴燒喜歡粗糙火紋或無光的落灰質地不一樣。林添福喜歡將柴燒燒到自然釉融的狀態,表現柴燒千變萬化的自然釉之美。加上他有紅泥釉的傳統基底,表現出既古雅又現代的獨特風格。(詮釋委員:鄧淑慧)

館藏編號:20170300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反齒蘚)的圖片
藏品(青花瓷牡丹尿斗)的圖片
藏品(紫孔雀殼菜蛤)的圖片
藏品(廢料玉片)的圖片
藏品(汽車管理處學生月票與回數車票與普通車票與光華巴士優待車票等車票)的圖片
藏品(大紅蛺蝶)的圖片
藏品(光緒30年12月高居鏘立收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