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The tide of the soul
登錄號:201801006的圖片(201801006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801006的圖片(201801006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1801006的圖片(201801006_P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1801006的圖片(201801006_P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3張
作者:陳子榆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31陶瓷
年代:2016
尺寸描述:約15×7×6、13×8×4、20×15×9、30×25×4
主要技法:注漿成形//使用陶瓷為媒材,並以石膏進行原型製作,再以模製陶的方式與多層注漿成形,透過石膏的吸附力,將時間的厚度及色彩記錄在作品之中。停留下的色彩也代表著一段時間的長短,再結合陶瓷的柔軟加以變形,達成所期望的型態與樣貌。
作品描述:作品使用瓷土原料製成泥漿,運用石膏模具注漿成形。操作過程中分別將不同顏色之泥漿依序注入模內,利用石膏吸附水分之能力逐漸增厚形成彩色泥層。脫模後再予以壓擠變形而成為不同形態之造形,再經局部切削研磨而露出泥層之彩色變化,成為作品表現的視覺焦點。
作者運用模具量產的產業技術,製作量化之單一造形,再利用石膏模具吸水特性製成坯體彩色泥層,及軟坯擠壓變形的可能性,以表達自己對時間與情緒的詮釋。其中模具注漿成形的量化相同造形,可視為每日生活的日常,而不同的壓擠變形具與局部切削色彩,則成為每日生活中不同壓力的感受與情緒的抒發。如同作者所敘:「如同潮汐,每天都在不斷的掏空、填補,而日常同樣不斷經歷著失去與獲得,情感起伏和意識的探索,將如潮水般來往的情緒,凝結於某個生活物件之中。」
作者自小就讀美術班,對生活周遭的事物觀察入微,大學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接觸陶瓷材料後引發對陶藝創作的興趣,尤其製作過程中材質變化與心情轉換的契合與對映,成為創作中重要的表現元素。(詮釋委員:劉鎮洲)

館藏編號:20180100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笠雙月刊31~33期合訂本)的圖片
藏品(帶穿玉墜飾)的圖片
藏品(便當盒)的圖片
藏品(甲骨殘片)的圖片
藏品(春のほ丶えみ樂譜;印度の唄樂譜)的圖片
藏品(煤油燈)的圖片
藏品(湯匙、木匙)的圖片
藏品(臺南捷發漢書部《書翰初步》上冊)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