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同治11年6月嘉義縣李興買李智園契尾
登錄號:2019.018.0063的圖片(20190180063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9.018.0063的圖片(20190180063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9.018.0063的圖片(20190180063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18.0063

尺寸:37 x 53cm
歷史分期: 1861-1875(清代-同治)
推測年份(西元):1872~1872
年代描述:同治11年(1872)核發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文書檔案,民間文書
創作者/製造者:李興
製造地:嘉義縣衙門
關鍵詞:契尾
文物描述:1.本件藏品為同治11年(1872)6月所核發之「契尾」,即清代官方所核發之土地所有憑證,是以木刻版印所印製的格式化文件,再以核發「契尾」單位的官印,做為騎縫章而黏貼於賣契之後,所以稱之為「契尾」。按清代律令的土地買賣制度,先由民間自行簽訂賣契、然後報官投稅,經過驗核完稅之後,再將賣契的內容詳載於「契尾」的空白欄位。
2.從「契尾」空白欄位當中所書寫的內容,得知買主李興購置李智園一段,坐落於東南勢,價銀73両正、繳稅2兩1錢9分,經計算後可知稅賦為3%。
3.按清代的「契尾」格式共分為二聯:一聯留存官府備案,另一聯則由所有權人持有,並如前述而與賣契做騎縫章印的黏貼,然而本件藏品之主要賣契已缺佚不明。
4.從官印所見滿漢文並列的「嘉義縣印」來看,由此可知核發單位即是嘉義縣衙門,土地交易的位置也是在嘉義縣境內。從契尾末「計開李智園一段坐落東南勢」的「東南勢」來看,推測是早期知名的聚落「南勢竹庄」,即現今嘉義縣朴子市的南竹里。另從署印的官印內文來看,是滿漢文並列的「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印」,在臺灣尚未建省以前,仍歸屬在福建巡撫之下所管轄,但實際桶下地方仍是以嘉義縣衙門為主。
5.關於本件藏品雖是同治11年(1872)核發,但在報官投稅、完成驗核等行政作業程序,以及公文往返上的交通不便,難免會有時間上的落差,因此從買賣契約簽立,到申領完成「契尾」之間,往往會有數月到數年以上之久。
6.全書原文:
契尾(額)
「布字一萬二千四十三號」。
官印:嘉義
   縣印

  計開:業戶「李興」買「李智園一段」坐落「東南勢」價銀「柒拾叁両正」納稅銀「弍兩壹錢玖分」。
  布字「壹萬貳千肆拾叁號」右給「嘉義」縣業戶「李興」准此。

  同治「拾壹」年「陸」月 日

官印:福建等處承宣
   布政使司之印

官印:嘉義
   縣印
參考資料:1.涂豐恩,2011。臺灣契約文書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臺灣文獻,63(2)。臺北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張益祥,2004。清代民間買賣田產法規範之研究:以官方表述為中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22/12/22
已瀏覽清單
藏品(紛)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唐麗芳寄柯蔡阿李母親節賀卡)的圖片
藏品(戲曲人生)的圖片
藏品(遊走八方)的圖片
藏品(郵票)的圖片
藏品(草編簑衣)的圖片
藏品(《現代中等化學》)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