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92期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1.JPG),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1.JPG),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2.JPG),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3.JPG),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4.JPG),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5.JPG),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19.024.0904的圖片(20190240904_I006.JPG),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24.0904

尺寸:21.1 x 28.1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準確日期:2007/07/27~2007/07/27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關鍵詞:新台灣新聞周刊、第一出版社、蔡阿李
文物描述:1.第592期《新台灣新聞周刊》於2007年7月27日發行,當期主題為司法介入大選、葉菊蘭與蘇貞昌民調、蕭萬長經濟牌破攻等。其中於藝文筆記簿專欄中(內頁70頁至71頁)柯蔡阿李加以便利貼標記,內容為柯旗化遺孀蔡阿李暴政下的堅強女性,述說柯旗化第二次入獄被抓走時的經過,以及獨自養家的蔡阿李支撐家庭的堅毅與子女的體諒回報等,同樣的刊物柯蔡阿李共收有2本,放在一起。《新台灣新聞周刊》由「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於1996年3月1日創刊,前身為《Taiwan Weekly 黑白新聞周刊》,採每周發行,主旨為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具有民主獨立意識的政論性雜誌,然而新台灣新聞周刊在2008年12月3日宣布了暫時停刊的消息,但至今未曾復刊。
2.柯蔡阿李女士在先生柯旗化晚年期間,媒體訪談邀約不斷, 起初的她就如同多數政治受難者一樣戒慎戒懼的抗拒,然而一次電視節目邀約與友人的支持下柯蔡阿李開始嘗試突破過去的沉默,開始在媒體上發聲,期間不間斷地將報章雜誌上一切有關自己、柯旗化等政治活動的報導收藏下來,對柯蔡阿李而言,突破沉默是對柯旗化理念最好的見證與傳遞,也是她對於已逝的丈夫的一種紀念,透過蔡阿李這些鉅細靡遺的收藏,也印證了一位女性政治受難者生命史的歷程。
編目者:劉維瑛
編目日期:2020/08/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布袋戲偶-北俠小流星)的圖片
藏品(雙獅磚燒綠釉香爐)的圖片
藏品(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公文用箋)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郵票)的圖片
藏品(琦君夫婦與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吳文津夫婦等人合照(琦君與吳文津合照)10)的圖片
藏品(龍瑛宗翻拍照293:北埔公學校高等科第二回卒業紀念2)的圖片
藏品(《人生的光明面:積極思想的驚人效果》第五章內文印刷版)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