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潘踏比厘官帽六品頂戴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1.JPG)(CC BY),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2.JPG)(CC BY),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3.JPG),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4.JPG)(CC BY),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19.035.0002的圖片(20190350002_I005.JPG)(CC BY),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9.035.0002

尺寸:2.5 x 2.5 x 5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推測年份(西元):1887~1895
年代描述:潘踏比厘任職北路屯千總期間使用之物。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官服
類別二: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關鍵詞:潘踏比厘、原住民、平埔族、熟番、巴宰族、番屯、烏牛欄、愛蘭、官服、官帽、頂戴、正六品、涅玻璃
文物描述:本件為清代官帽構件之一,是帽頂飾物,可分頂座、座柱螺絲、頂珠、座底、座底螺絲等構造。頂珠為玻璃材質製品,白色,珠面帶有光澤且隱約可見橫向平行紋路,即涅玻璃形式,為六品官員所用頂珠,可對應至潘踏比厘(1827-1917)任職之北路屯千總(正六品)的服飾品級。1886年,原任蔴阿北屯把總的潘踏比厘,受新竹縣陞補為北路屯千總。依光緒十二年十二月廿三日(1887年1月16日)分巡臺澎兵備道陳鳴志給新竹縣札文所載,陳鳴志當時尚在批示「候考驗拔補,發給鈐記,暨分別移行」(臺大圖書館藏淡新檔案TH17430_027,可見潘踏比厘實際就任千總之時,當在1887年。
1895年後,推測即受物主存藏不用。日後,潘家歷代將此帽與其他舊物一起收存傳承,至潘再賜(1920-2018)再傳給其子、即捐贈者潘怡宏。 然依潘怡宏先生口述,在其父接收時,帽體已毀失不存,故僅留存頂戴。
參考資料:廖伯豪,〈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清代官帽與頂戴研究〉,《庶民文化研究》11(2015.03),頁1-60。
編目者:蘇峯楠
編目日期:2020/02/25
已瀏覽清單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樹皮布)的圖片
藏品(絲瓜苔)的圖片
藏品(玉管珠)的圖片
藏品(鳳林國小第55屆畢業典禮-3)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政發展系列71)的圖片
藏品(蘭嶼「怒漢」照片)的圖片
藏品(結節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