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新竹市助產士公會會員證
登錄號:2020.003.0087的圖片(20200030087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20.003.0087的圖片(20200030087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20.003.0087的圖片(20200030087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3.0087

尺寸:28.6 x 26.5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準確日期:1949/11/01~1949/11/01
年代描述:證書上標示的時間─「民國38年11月1日」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
製造地:新竹市
關鍵詞:黃陳梅麗、產婆、助產士、證書、公會
文物描述:本文物為新竹市助產士公會會員證,1949年11月1日黃陳梅麗取得的證書,左上角貼有半身照,開業地點位於新竹市北區北門街2之2號。當時新竹市助產士公會理事長由鄭銀擔任。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了配合富國強兵政策,引進西方醫學。1907年臺灣總督府頒布「助產婦講習規則」,設立講習所,也設置專門培養臺灣產婆的速成科。日治時期臺灣早期婦女的生產方式是以產婆接生為主,產婆因而被賦予開立出生證明,政府藉此掌握人口出生數,為戶政制度奠下基礎。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在臺灣施行「助產士法」,對於接生者名稱從產婆改為「助產士」。隨著醫生法公佈,各項醫療措施多以醫生為主,助產士也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擔任接生工作,經過社會文化與醫療制度變遷,使得產婆所扮演角色漸漸被忽視。
參考資料: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灣女人, 從先生媽到日治時期的新式產婆,https://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79_39845.html(瀏覽日期:2019/5/30)。
2. 洪郁如著,吳佩珍、吳亦昕譯,2017。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徐美琪,2016。婦心與婦信:助產士『黃陳梅麗』生命史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編目者:林奕君
編目日期:2020/07/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北地區防洪治本計劃-0013)的圖片
藏品(枯木老?)的圖片
藏品(鹽埕頭生活風貌-8)的圖片
藏品(大林蒲-除夕)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白鬚老生公末木偶)的圖片
藏品(2007年119高級救護技術員存錢筒)的圖片
藏品(洪慶峰內政部函2009年直轄市縣市改制計畫審查小組)的圖片
藏品(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6年(民國35年)6月13日1至4版)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