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五千分之一基隆市區改正計畫圖〉
登錄號:2020.006.0122的圖片(20200060122_I001.JPG)(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20.006.0122的圖片(20200060122_I001.JPG)(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122的圖片(20200060122_P001.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122的圖片(20200060122_P002.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20.006.0122的圖片(20200060122_I002.JPG)(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6.0122

尺寸:48.3 x 53.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924~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地圖,日治時期主題地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雞籠、市街圖、都市計畫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五千分之一基隆市區改正計畫圖〉,長方形紙張上畫出基隆市區的平面圖,上面標有基隆街道圖示並寫出數個公園預定地,地圖上還用紅色標示出重點街道,最上面寫有基隆市區改正計劃圖與縮尺五千分之一,整個物件有些許的污漬與泛黃。
2.基隆市,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古名「雞籠」,而位於市中心的基隆港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1920年,臺北州基隆郡設立,並另劃市區部分設置基隆街,1924年,基隆街升格為基隆市,為臺北州轄下的州轄市,乃基隆建市之始。日治時期日本人還實施「市區改正」,大幅重劃市區街廓,並積極整治市內河川,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基隆由於其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
參考資料:廖秋娥,1997。基隆市地名沿革 ,臺灣文獻,48(2):225-232。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04
已瀏覽清單
藏品(網墜)的圖片
藏品(尺蠖蛾科)的圖片
藏品(臺中縣大甲鎮公所編《旅行手冊》)的圖片
藏品(楊念慈於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小說文藝獎)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