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陶製臺南市米街土地公神像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1.jpg),第1張,共10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1.jpg),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P003.TIF)(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P004.TIF)(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2.jpg),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3.jpg),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4.jpg),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5.jpg),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2020.006.0337的圖片(20200060337_I006.jpg),第10張,共10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6.0337

尺寸:10 x 8.1 x 18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920~1945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台町二丁目八十二番地
製造地:臺南
關鍵詞:福德正神、窯燒、民間信仰、宗教藝術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陶製臺南市米街製造土地公神像,神像以坐姿呈現,端坐於椅子上,頭戴土地公帽,身著神服,雙手置於椅子把手上,整體來說神像保存不錯,五官以及身上衣服的紋飾都可以清楚辨認。
2.台南米街(現名新美街),顧名思義為早期米店聚集的地方,是臺灣傳統版畫產地,有不少傳統行業老店在此經營,是府城人文鼎盛的街道,也是臺灣磚胎神像的主要製作地區,磚製神佛像其特點為低溫素燒,多保持磚之原色,也有上礦物彩,臺灣窯薪傳就將近三百年,可說是臺灣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其應用可以在生活器具也可以是神像的生產雕製。
參考資料:1.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頁:402。臺北:聯經。
2.陳信雄,2003。陶瓷臺灣:臺灣陶瓷的歷史與文化,頁:117-119。臺北:晨星。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04
已瀏覽清單
藏品(盾蕨)的圖片
藏品(「呆胞」は蔑視から来た言葉だ。)的圖片
藏品(翡翠雙鶴小瓶)的圖片
藏品(黃閃光釉壽字紋碗)的圖片
藏品(臺南市市長候選人蔡介雄競選文宣)的圖片
藏品(1971年1月31日陳中統寄蔡憲子書信)的圖片
藏品(欣葉台灣料理火柴盒)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單張相紙36)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