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基督教青年會與臺灣音樂奉公會主辦大稻埕合唱會公告
登錄號:2020.006.0865的圖片(20200060865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06.0865的圖片(20200060865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20.006.0865的圖片(20200060865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6.0865

尺寸:26.7 x 20.6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40~1945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基督教青年會
臺灣音樂奉公會
製造地:臺北市大正町1-14、臺北市太平町3-159、
關鍵詞:厚生運動、銃後、林和引、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皇民奉公會、國民精神總動員
文物描述:1.本件長26.5公分、寬20.4公分、高0.1公分,本件由臺灣基督教青年會、臺灣音樂奉公會共同主辦的大稻埕合唱團,會場以蓬萊閣為主,參加資格為音樂愛好者(男女不拘)、時間為每週五晚間6點至7點,入會申請地點在臺灣基督教青年會,以及山水亭。
2.1930年代中期,教會展開奮興運動,事務拓展迅速,基督教會會友信心昂揚。不過在1937年,「皇民化運動」以振作國民精神、普及國語政策、變革宗教風俗為主軸登場。基督徒認為應忍耐時勢、奉仕教會,漸於報刊和公共場合使用日文,並協助失去宗教依靠的民眾。1941年戰爭擴大,臺灣總督府大肆推動國家神道,起初臺灣人順應體制,日人卻以「臺灣基督教奉公團」驅策協力戰爭。
參考資料:盧啟明,2011。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傳道報國」認同之研究(1937-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r3nh7(瀏覽日期:2020/10/15)。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屋頂平面 背立面)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七絕三首并序)的圖片
藏品(妖道(黃髮))的圖片
藏品(林宗源與幼孫子合照)的圖片
藏品(臺南金義興號製赤貝罐頭商標)的圖片
藏品(基礎鋼筋平面)的圖片
藏品(石錛)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