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06.1305
尺寸:15.3 x 22.2 x 1.1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32~1932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教育
創作者/製造者:新竹州廳
製造地:新竹
關鍵詞:教育史、家政教育、美術教育、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新竹女子公學校
文物描述:1.本物件是《裁縫家事教育研究會要項》,封面中央印書名,書名右上印「昭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左下處印「會場 新竹女子公學校(按:今新竹市民富國小)」、「主催(按:主辦)新竹州」兩行字。本書內容主要是該次研究會的相關資訊。
2.臺灣學校的美術教育始於日治時期,在初等教育方面,於1912年11月28日修正的「臺灣公學校規則」,修業年限6年之公學校首度出現「手工及圖畫」教學科目;1921年,「手工及圖畫」科各自獨立為「手工科」和「圖畫科」,圖畫科的教學內容包括臨畫、寫生畫、考察畫等,並可依據各地方情況加課幾何畫。各地方政府不定期會針對圖畫教育舉辦研究會,討論教學相關方法。
3.1904年3月11日修正公布的「臺灣公學校規則」,首度將裁縫科列為教學科目,至1912年11月28日修正的「臺灣公學校規則」,則改裁縫科為裁縫及家事科,並成為日治時期初等教育定制。裁縫及家事科只有女子才要修習,實施要旨包括知識技能的習得、助長興趣、婦德的養成等3項。各地方政府不定期會針對該科舉辦研究會,討論教學相關方法。
參考資料:1.陳佩佩,2003。 從圖畫教科書看日治時期臺灣初等學校美術教育,議藝份子,5:23-40。
2.滝澤佳奈枝,2016。日治時期女子教育家政科,臺灣學通訊,94:12-13。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