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傳統布袋戲偶卻老旦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1.jpg),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1.jpg),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2.jpg),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3.jpg),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4.jpg),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5.jpg),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20.025.0004的圖片(20200250004_I006.jpg),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20.025.0004

尺寸:17 x 15.1 x 33.7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偶戲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掌中戲、戲偶、戲曲、傳統藝術
文物描述:1.本文物為傳統布袋戲偶中的「卻老旦」。頭部及手腳為木製,內體為織品製。後方紮起高髮髻、插上髮飾;活嘴,頭部與頸部色漆部分脫落。右手為武手作握拳狀,中空的掌心可插入武器或道具,左手則為可開合的文手,手掌分為兩節,掌心有一鐵絲圈可插入扇子、拂塵等。身著紫色直襟,開襟處、領口及下襬處緄黑色花邊,腳部穿著藍色三寸弓鞋。整尊戲偶固定於一12cm*12cm的木塊上。
2.戲偶的雕製程序依序為:雕刻粗胚、磨光、糊棉紙、打土底、粉底、開眉、打花面、裝髮鬚,此外,尚有活眼或活嘴的製作。
3.卻老旦,屬於旦角的一種,又稱家婆旦、家老旦,指歷經人世滄桑、舉止誇張者,通常扮演長舌的三姑六婆或媒婆。
參考資料:1.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頁:60-63、73-80。台北縣:台灣風物雜誌社。
2.林柳新偶戲紀念博物館,http://nscweb.finf.idv.tw/(瀏覽日期:2020/05/14)。
3.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http://ltl.gac.ntnu.edu.tw/(瀏覽日期:2020/05/15)。
4.江韶瑩等,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515-52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掌中乾坤—布袋戲學習網,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edu/index.html(瀏覽日期:2020/05/15)。
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策劃,1994。掌中天地寬【台灣民間戲曲—布袋戲】,頁:120-128。台北:創意力。
編目者:邱佳玉
編目日期:2021/01/1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船)的圖片
藏品(犀牛碎骨片)的圖片
藏品(樹杞)的圖片
藏品(張學良老照片──張學良清泉之戒護人員)的圖片
藏品(紅葉藤)的圖片
藏品(背向立面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21-C8-X7Y6,21-C8-X7Y7鋼柱製造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