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韓翃〈寒食〉詩
登錄號:20200030017的圖片(20200030017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200030017的圖片(20200030017_A001.jpg)(),第1張,共1張
作者:黃羣英
文物分類:藝術類\書法
材質:墨、紙本
年代:2016
尺寸:長:135 x 寬:35cm
藏品描述:黃羣英(1920-2019)這幅行草作品寫的是唐代韓翃(生卒年不詳,唐代天寶十三年進士)的七言絕句〈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烟散入五侯家。」並在正文後落長款:「寒食,清明前二日,禁煙火。相傳春秋時,介之推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回國為君,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推,乃奉母隱歸於綿山。後文公求之,不出,公復焚山逼之,推竟抱木死,文公以此木作屐,呼:『足下!足下!』以示追念。 」「五侯漢桓帝時,一日之內連封五宦官為侯,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具瑗東武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漁陽侯,世稱武侯,佞臣得寵,群小當道,豪門顯貴,位高權重。」「作者唐・韓翃,字君平,登天寶進士,累官中書舍人,持躬清正,有詩名,為大曆十才子之一。此詩委婉引用春秋及漢時掌故,託諷之寓十分深刻,耐人省思。」落款「丙申清明,泮翁九十有七,並記。」鈐有姓名章:「黃羣英」(白文)、「又青」(朱文),引首章:「延年」(白文)。
此三段長款即是這首〈寒食〉詩的註釋,說明韓翃借寒食和漢代宦官封侯的典故來作詩,在清麗詩意中暗諷時朝宦官擅權的狀況。黃羣英這幅作品的線條變化豐富,全篇用墨渙漫,似乎呼應了暮春濕潤多雨的氣候,如第一行的「春城無處」四字皆有漲墨,而後面「不飛花」三字更展現高度的抒情性,第一字「不」中間的斜勾瘦勁與右邊的漲墨的春字有很大的對比效果,「飛」字用墨依然濃厚,卻保有明顯的翻折,使得線條肥而不膩,「花」字則藏鋒入筆,橫畫果決,兼有隸意,安定不飛揚。整體而言,此幅作品使觀者感覺豐盛平和,彷彿漫步在春日的花叢間。

登錄號:20200030017

典藏單位:桃園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