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第一交響曲-第二樂章(草稿)
登錄號:212013020070的圖片(212013020070_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12013020070的圖片(212013020070_001.JPG)(CC BY-NC),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12013020070的圖片(212013020070_002.JPG)(CC BY-NC),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12013020070的圖片(212013020070_003.JPG)(CC BY-NC),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12013020070的圖片(212013020070_004.JPG)(CC BY-NC),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館藏編號:212013020070
類別:影音類\樂譜
入藏日期:2014/07/23
作曲:徐松榮
描述內容/摘要:《第一號交響曲》,作品97,包含四個樂章,為1992年的創作,屬作曲家較為中、晚期的創作。徐松榮創作管弦樂作品時,慣常先以鋼琴曲概念出發,待鋼琴譜完成後,才再將之管弦樂化。故其創作交響曲之前所用的鋼琴手稿,往往已具備完整的樂曲結構,亦堪稱為「甚難演奏」的鋼琴曲。「第一樂章」為中板,具備西洋交響曲第一樂章之三段式結構;樂曲以定音鼓由弱漸強的獨奏開始,並甚快地進入樂團總奏;樂章最終,再現定音鼓獨奏後,在燦爛盛大的強奏中結束。「第二樂章」由兩首完整的小樂曲組成,其依序為以「輕柔的慢板」演奏之〈通霄囈語〉(改編自Op. 96),以及帶有「優雅的圓舞曲」風格之〈通霄囈語 再續〉。其第二段的圓舞曲風格淤樂段,以加上弱音器的小號開場,此外,雙簧管亦在整個段落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三樂章」為快速的詼諧曲,曲式為輪旋曲(ABACA),反覆的A段為2/2拍,使用木琴、三角鐵及鈴鼓等打擊樂器,風格活潑、輕快;B段則較為柔順;C段為熱鬧的強奏;經過以長號為主的過門後,進入A段之第三次再現,整個樂章結束於既「強」又「急」的氣氛中。「第四樂章」為莊嚴的中板,曲中除了使用新素材,還可聽見前三個樂章素材蹤跡,替規模龐大的交響曲寫下完滿總結。此為第二樂章手稿(草稿);4面(3張)。以鉛筆、黑筆創作,紅筆標記。共三份草稿樂譜。 創作日期:1992-05-12、1992-05-28。
已瀏覽清單
藏品(黃則修攝女子)的圖片
藏品(香港三部曲之二—遍山洋紫荊)的圖片
藏品(光緒十六年新竹縣正堂張為徵收正耗銀業戶林先坤之執照)的圖片
藏品(木刻朱漆桃形敬果盤)的圖片
藏品(蘭嶼新木薑子)的圖片
藏品(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屋頂結構平面)的圖片
藏品(幻滅no.3)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