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2t.jpg)(CC BY),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2t.jpg)(CC BY),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1s.jpg)(CC BY),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1t.jpg)(CC BY),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3t.jpg)(CC BY),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4t.jpg)(CC BY),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5t.jpg)(CC BY),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a0006t.jpg)(CC BY),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d0001t.jpg)(CC BY),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d0002t.jpg)(CC BY),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30160的圖片(br30160nd0003t.jpg)(CC BY),第10張,共10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其他:商晚期
尺寸描述:高29.5 寬14.3x15.3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觚》(館藏編號30160)。此件觚體形極瘦長,口略大,中腰略外鼓,中腰有扉棱二道,圈足底階狀,圈足上有兩個十字孔。器身紋飾分二段,腰部上飾二弦紋下飾饕餮紋,眼明顯凸起,地紋以雷紋飾之;圈足處主紋飾亦為饕餮紋,地紋以雷紋飾之,無扉棱;腰部及圈足中間有二條凸弦紋作區隔。
現稱觚之器,器名始於宋人,此外無自名者。其用途之說亦多分歧,有學者認為觚為飲酒器,其作用似於酒杯。另外,有學者認為觚可能「調酒器」,專用以盛甜酒(醴),用匙舀而食。

館藏編號:30160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