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青玉人面紋觿
登錄號:71-00680的圖片(js71-00680na0001s.jpg)(CC BY),第1張,共1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其他:民國
尺寸描述:長5.8 寬2.5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玉人面紋觿》(館藏編號71-00680),觿為古代一種解結的錐子。用骨、玉等製成。也指由象骨製成的解繩結飾物。觿是古代解結的錐子,周人十分講究禮節,穿衣繫帶時,為了防止衣帶散開致使衣褲脫落走光失禮,往往會將衣帶打成死結,所以就會隨身佩戴解結工具——觿。觿既有用骨頭做成的,比如象骨,也有用玉石製成的。因為古人崇尚玉,所以玉觿是觿中最常見、最貴重的一種。最開始,觿就是解繩結的工具,後來慢慢發展成具有象徵意義的裝飾品。每個朝代觿的形制各有不同。新石器時代的玉觿呈扁平角狀,雕琢有花紋。商周時期玉觿造型簡潔,觿身雕琢簡略紋飾。玉觿的形制出現巨大變化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玉觿被雕琢成龍、虎、獸、鳥等動物形象,動物的頭部為上端,尾部雕琢成尖端,動物的身體彎成自然的曲線,整體造型栩栩如生、氣韻生動,實用價值和裝飾價值完美融合。而到了漢代,玉觿形制又開始趨向簡潔,這與漢代的審美取向和時代心態不無關係。當然,儘管各代玉觿形制變化不小,但從未脫離頭部粗大、尾部尖銳的基本特徵。
本件為民國文物,由楊達志先生捐贈。

館藏編號:71-00680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帶搓磨痕石環粗胚)的圖片
藏品(骨皮菌屬)的圖片
藏品(乙棟一樓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橙端粉蝶)的圖片
藏品(藤編腕飾)的圖片
藏品(狗骨)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