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白玉雙魚飾件
登錄號:71-00361的圖片(js71-00361na0001t.jpg)(CC BY),第1張,共3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71-00361的圖片(js71-00361na0001t.jpg)(CC BY),第1張,共3張
登錄號:71-00361的圖片(js71-00361na0001s.jpg)(CC BY),第2張,共3張
登錄號:71-00361的圖片(js71-00361na0002t.jpg)(CC BY),第3張,共3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材質:軟玉;白玉
其他:民國
尺寸描述:長7.8 寬4.4 厚1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白玉雙魚飾件》(館藏編號71-00361)。入藏年代1982年。為總統府第一局撥交紐西蘭華僑楊達志先生捐贈。
本件雙魚飾件為白玉質,質地溫潤光潔。利用鏤空透雕技法,刻「吉慶(磬)有餘(魚)」寓意圖案,雙魚之上刻雲紋和波浪紋。佩有可活動的活環設計,整件一體成形,為連環形制,工藝技巧較難。
中國古代魚形玉器最早發現於新石器時期,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時期和西遼河上游流域的紅山文化只有少量發現,樸實簡練、誇張抽象地模仿魚的自然形態。商代到秦代相繼有魚形玉的出現,形態各異,紋飾繁簡不一,尤以戰國時期玉魚紋飾最為精美。漢代至唐代是中國古代魚形玉器製作的低潮期。唐代以後,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飾開始陸續出現,魚形紋樣成了玉雕佩飾中常見的題材。宋元時期的魚形玉佩出土較多,傳世品為數也多。元明清三代的魚形玉佩繼續豐富和發展了魚形圖案紋樣,出現了魚與荷花、魚與磬組合成的圖案,寓意「連年有餘」、「吉慶有餘」。而雙魚玉佩是在遼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發現的,玉佩為白玉圓雕,雙魚嘴部穿孔用金鍊繫佩。遼代玉魚常以左右對稱的雙魚造型出現,雙魚又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藝術對遼代玉器的影響。

館藏編號:71-00361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柒層A區燈具、插座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KINGIKO製蠑螺罐頭商標)的圖片
藏品(賞狀  第五學年 劉榮宗 右者本學年間皆勤ニ付茲ニ之ヲ賞ス  臺灣公立北埔公學校)的圖片
藏品(早期工作椅(鐵製))的圖片
藏品(容氏菌屬)的圖片
藏品(石獅風物攬勝)的圖片
藏品(南投廳埔里社堡牛眠山庄第75番戶1263番地警第77號戶長張大賀之戶口調查表單甲)的圖片
藏品(密紋波眼蝶)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