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自畫像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a0001s.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a0001s.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a0001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a0002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d0001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d0002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d0003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d0004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8張
登錄號:75-03617的圖片(cp75-03617nd0005t.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8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水墨畫
材質:宣紙
其他:民國
尺寸描述:縱31.2 橫39.3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自畫像》(館藏編號75-03617),紙本水墨。張大千喜歡畫、也留下多幅自畫像,此為其一。這件作品以一株高大挺拔的松樹占據畫面中主要位置,樹下人物作側身立姿、凝視遠望之狀,其頭戴東坡帽、身著寬大長袍,正是畫家典型的裝束。此畫作於1962年,於1986年由教育部撥交入藏。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其精鍳別,富收藏,善詩文書畫與金石篆刻。一生四處遊歷,1976年定居臺北。張大千創作力驚人,精通各種題材、技法與風格,早年畫風從明清文人水墨入手,廣學傳統,中年遠赴敦煌臨摹石窟壁畫後,畫風一變為色彩鮮麗,描寫精細,晚期則開創潑墨潑彩畫風。

館藏編號:75-03617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陳金芳擇日館封套)的圖片
藏品(長梗盤花麻)的圖片
藏品(樺太招魂社鎮座紀念之豐原)的圖片
藏品(臺中州街庄巡視狀況記載資料)的圖片
藏品(屋宅木構件)的圖片
藏品(臺南縣立玉井初級農業學校出版《玉農校刊》第2期)的圖片
藏品(八仙版印)的圖片
藏品(方樑生著《臺灣之硘看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