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藝術類\書法
其他:清
尺寸描述:縱132 橫67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行草中堂》(館藏編號75-04061)本件為康有為所寫行書中堂,內文為「秋風蕭槭吹落木……側身天地淚如泉」共56字七言詩一首,主要描寫自己因戊戌事變流亡海外後,旅居印度朝鮮等地的淒涼心情。落款為「關根仁兄」「康有為」,鈐印:康有為印(白文)、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朱文)。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生等……,為廣東省南海縣人,故世慣以康南海稱之,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啓超合作擁護光緒帝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出逃海外,並曾成立保皇黨力圖擁光緒帝再起。民國成立後康氏仍反對共和體制,曾與張勛合作發動擁立宣統帝的兵變但旋即失敗。康氏生逢西風東漸,風雲變色之時,他興趣廣泛,又接觸新舊中外學問,著述極豐,其於民國初年學術與政治上,均是爭議極多的風雲人物。
館藏編號:75-04061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