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其他:春秋早期
尺寸描述:高20 徑20 器壁0.8 腹圍64.2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竊曲紋鼎》(館藏編號84-00543 ),腹壁圓曲向內收成底,底圜凸,略顯垂腹,雙立耳,三蹄足,足內側有槽。器腹紋飾分三帶狀,上為竊曲紋,中下層為鱗紋,耳飾重環紋,足無紋。全器佈滿銅綠。器底有明顯三角形範線。此鼎身、壁、三足、立耳均厚實,範線接痕不明顯,為耳足和器體分鑄後合鑄而成。底部有範線、加強筋、範鑄孔、出氣孔。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鼎亦被作為是王權之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說明了鼎在古代社會的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竊曲紋鼎》為春秋早期作品,塊範法製成,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95年購藏。
館藏編號:84-00543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