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獸首錯銀銅帶鉤
登錄號:90-00244的圖片(br90-00244na0001s.jpg)(CC BY),第1張,共3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90-00244的圖片(br90-00244na0001s.jpg)(CC BY),第1張,共3張
登錄號:90-00244的圖片(br90-00244na0001t.jpg)(CC BY),第2張,共3張
登錄號:90-00244的圖片(br90-00244na0002t.jpg)(CC BY),第3張,共3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其他:戰國
尺寸描述:長9.5 寬1.5(cm)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獸首錯銀銅帶鉤》(館藏編號90-00244)鉤為獸首,上飾錯銀幾何紋,鉤身稍為寬的長圓形,年久銹蝕。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繫腰帶的掛鉤,是中原文化特有的腰帶構件,亦是身份象徵,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製作和裝飾工藝也有所區別。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都廣為流行。多用青銅鑄造,但也有其他材質如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工藝上有各種不同手法,有的採用鎏金、錯金、鑲嵌不同琉璃珠或是綠松石等,以多種工藝進行裝飾。因此其材質、製作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顯現帶鉤精緻品質的衡量。錯銀是一種工藝,金屬絲鑲嵌工藝的一種。用金銀絲在器物的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文字,用錯石錯平磨光,兩種金屬就會呈現出不同的光澤花紋,就是錯金銀。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金錯工藝近世多稱錯金,加銀則稱錯金銀。」錯金銀的工藝過程,包括制槽、鑲嵌、磨錯,制槽是指在金屬器物表面按花紋、圖像、文字鑄成或刻出凹槽,在槽的底面刻鑿出麻點,以使嵌入的金屬能牢固地附著。鑲嵌指將金、銀絲、金片鑿截成所需要的大小、形狀,嵌入槽內,捶打壓實。磨錯指用磨石將嵌入金屬磨平,再反覆磨壓,使表面光滑明亮、花紋清晰。錯金銀多用於銅器表面裝飾,也用於鐵器裝飾。

館藏編號:90-00244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的圖片
藏品(尖足布)的圖片
藏品(褐色夾砂陶片)的圖片
藏品(柯利爾父子2號縫紉機)的圖片
藏品(2016臺灣參加奧運歷史回顧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特展-簽名海報:邱炳坤、邱金松、張思敏、李建興᠁等人簽名)的圖片
藏品(尺蛾328)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