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嘉慶19年彰化縣潘德升捐監執照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H002275-002
主題
分類1
:
古文書
名稱
登錄名稱
:
監照
中文 名稱
:
嘉慶19年彰化縣潘德升捐監執照
-數量-
單 位
:
張
數 量
:
1
族群/地點
所屬族群
:
平埔族(巴則海族)
時代
製作/使用時代
:
嘉慶19年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紙
尺寸/度量
長
:
460
mm
寬
:
560
mm
其他測量值
:
外軸長610mm.外軸寬1400mm.
外觀描述
型制/特徵描述
:
嘉慶19年彰化縣潘德升捐監執照
-備註-
備 註
:
台中圖書館移轉
參考資料
:
1、姚嘉音,〈從歷史足跡看巴宰族岸理社之宗教變遷:以埔里愛蘭地區的基督教化為例〉,台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2、張耀宗〈岸裡社與儒家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04(2011):107-124。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為嘉慶19年潘士興子潘德升捐銀108兩取得監生資格。由本件與其它相關文書可知潘家子弟中有數人曾經藉由捐納方式,得到貢生或監生資格,顯示潘家深諳漢人習俗,漢化程度頗深。
岸裡社潘家早於乾隆8年,潘敦仔即獲樂舞生資格,敦仔的長子潘士萬(兆仁)曾先後捐金取得「國子監監生」、「候選布政使司」身份,敦仔次子潘士興(兆敏)於乾隆51年(1786)同樣以捐官方式取得「貢監生」,兩年後,清廷發給潘士興「六品頂帶」予以翎頂義民職銜,同年,潘士萬長子潘進文(初拔)捐款進入彰化縣學成為番童生。嘉慶6年,彰化縣選舉潘承恩為佾生,並發給其學照作為資格證明。嘉慶16年,潘士興長子潘春文(德秀)捐官獲得「監生」執照;另一子潘德升亦於嘉慶19年捐銀取得監生資格。可見潘家在漢學教育上造詣或許不低,但其熟習漢人風俗,懂得透過捐官方式取得名譽地位,潘家也得以免除勞役差事,進出公門時也能獲得官方禮遇,潘家在地方上的聲望日漸增長。其中,最重要的是潘家能在日後有效保障其土地權,在與漢人簽訂土地、水權契約,或是其他法律爭訟時,不致任人擺佈。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移交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