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草蓆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S000280
主題
分類1
:
雜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纖維織物
中文 名稱
:
草蓆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社名
:
波納佩島(Pohnpei)( )
尺寸/度量
長
:
435
mm
寬
:
570
mm
高
:
32
mm
其他測量值
:
流蘇厚25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草蓆」(館藏編號AS000280),採自於密克羅尼西亞波納佩(Pohnpei)島(日文登錄為ボナベ島)。可提供人席地而坐或置物,波納佩語稱為lirop或lohs。
本草蓆原料可能為密克羅尼西亞常見的蕉樹或木槿(hibiscus)樹皮纖維。草蓆呈長方形,底色近黑色,但與長邊平行有四條較粗、間隔幾乎等寬的淺紅條紋。四條粗紋兩兩為一組,中央又有三條較細的同色條紋,間隔同樣幾乎等寬。傳統的顏色為黑、紅、黃,但文獻指出20世紀初以前,已有隨歐洲殖民勢力傳入的藍、紫、綠和較淺的紅色等染料,也為當地原住民所用。編織主要由女性負責,也被視為是彰顯女性知識與身分的重要技能。
本件草蓆登錄於「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南洋類寄贈品目錄」。據吳佰祿〈失落的藏品角落〉(2007)一文,臺灣總督府博物館1908年成立,1915年正式於今228公園位置開館,但南洋類文物仍在原來的彩票局大樓(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直到1917年彩票局閉館,文物移入總督府博物館。1922年,「南支南洋類」正式列入陳列品之一,1923「南支南洋類」列為七大類典藏品之一,為最晚成立的類別。也在1923年之後開始區分「寄贈品」與「收藏品」的類別,因此可推論入藏年代為日治時期。此物件相關收藏脈絡資訊需再做考究。
此草蓆採集自波納佩島,當地原住民傳統擅長以背帶織布機編織,除了圖樣設計多樣,還可加入貝殼或玻璃珠裝飾。此款織布機憑藉編織者雙手和雙腳力量的支撐,拉直經線與地面保持水平,再以梭子穿引緯線,交織經線,而成布匹。波納佩編織以細密紮實聞名,甚至會反覆加強緯線編成凸狀花紋。原料除了蕉樹與木槿樹皮,原住民也會拆解外來衣物取其纖維重織,增加豐富度與藝術性。
編織傳統在今日的密克羅尼西亞已完全失傳,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密克羅尼西亞藏品數量亦不多,故本件草蓆別具文化意義、工藝水平與典藏價值。同樣採集自波納佩島的草蓆在館內尚有藏品(AS000279、AS000283)。
參考文獻:
Kaeppler, Adrienne. 2008. The Pacific Arts of Polynesia and Micronesi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ersen, Glenn. 2009. Traditional Micronesian Societies: Adaptation,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Rehg, Kenneth L. and Damian G. Soul. 1979. Ponapean-English Dictiona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吳佰祿。2007。失落的藏品角落:國立臺灣博物館東南亞刀劍型制分類研究。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0(3):45-88。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