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竹柄鐵鉤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0612
主題
分類1
:
生產工具
分類2
:
農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竹棒
中文 名稱
:
竹柄鐵鉤
英文名稱
:
Agricultural tools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排灣族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籐竹草
副材質分類
:
金屬
尺寸/度量
長
:
1644
mm
寬
:
87
mm
高
:
21
mm
徑
:
24
mm
外觀描述
顏色
:
棕
原件與否
:
原件
-備註-
備 註
:
排灣族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排灣族竹柄鐵鉤」(館藏編號 AT000612),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為排灣族的農耕用具。
本件竹柄鐵鉤呈棕色,長 1644 mm、寬 87 mm、把徑 24 mm,鐵鉤長 203 mm。竹柄呈細長圓柱狀,鐵鉤鉤身呈四角柱狀形,尾端呈尖狀,木柄和鐵鉤以兩段籐條綁縛固定。竹柄有幾處裂痕,鐵鉤略為生鏽,整體保存狀況良好。
排灣族早期的生產方式為游耕農業兼事狩獵、捕魚及採集。由於居住於山坡地帶,僅於斜坡地開墾,栽種粟、旱稻、芋頭、蕃薯以及玉米、瓜類等雜糧,不施肥亦無耕牛。至清末至日治初期,族人漸漸開始從事水田牛耕的稻作農業 [1]。
排灣族早期的農具僅有掘棒和手鍬等以木頭挖削或石頭打製的工具。與漢人接觸之後,開始使用鐵製的鋤頭、鐮刀和斧頭等工具。根據日治時期的影像紀錄 [1],可看到當時的農具主要有播種和掘芋用的鋤頭、木製耙子、鐮刀、小刀、斧頭等。
本件為 1945 年自總督府博物館接收的藏品。關於排灣族此類農具的研究闕如,目前僅能依形制推測,本件可能作為勾取物品或是位於高處的果實用。
註釋或參考文獻:[1] 小島由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4 (1922),《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三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 304-308。
(楊紹紘於 2020-11-13 最新修訂。)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接收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