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人物木雕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3610
主題
分類1
:
工藝藝術
分類2
:
雕刻雕像
名稱
登錄名稱
:
織女像(木雕)
中文 名稱
:
人物木雕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排灣族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木
尺寸/度量
長
:
195
mm
寬
:
70
mm
高
:
250
mm
淨重
:
1269
g
外觀描述
原件與否
:
原件
-備註-
備 註
:
85年6月購塗阿卿排灣族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文物為國立臺灣博物館所藏之「織女像(木雕)」(館藏編號AT3610),所屬族社為排灣族,但明確採集地點與位置不詳。此件織女人物木雕主要材料以木料構成,顏色深棕,全件總高195mm,寬70mm、高250mm,以砍削、雕刻等工法製作而成,為一有底單人坐姿人形木雕像,屬雕刻雕像之工藝藝術類別。
本件文物為國立臺灣博物館於1970年以來之購藏,並無明確採集時間;但從整體的風格來判斷,可能屬於較晚近的風格,而非早期排灣族偏好平面的裝飾傳統(陳奇祿 1961)。
所雕人像為一坐地女性,女子頭髮過肩近腰,頭上有雙層綁帶頭飾繫於耳上,上身著長袖及腕,下身著長裙及踝,赤足頂於織具之上;織具為水平背帶織布機,又稱地機,此織女腰際繫有背帶使與織具固定。其雙手夾於身體兩側,手肘彎於下身處而貼於上腿,織布機上之經線以上刻有十一條直線之長片平面木板表現,以下臂夾住經線群,在手掌處持梭以緯線穿越經線。女子面相偏左,視線交於左手腕部,估計可能在進行整理緯線之工作階段。女子臉部寬方,五官呈浮雕而較為平面,以葉片狀大眼為主要特點,眉部連結鼻樑而下,鼻子呈三角形,嘴略開,耳大且弧長。
全件對稱、方整,鑿刻痕跡明顯,服飾並無明顯布感,身形無特加著墨,亦無明顯性徵,此外上身比例明顯大於下身,在腿部底下有延伸突起斜坡地面,估計與整體造型之方整佈局相關。全件人像底面平整,有沿著人偶面向數條水平摩擦痕跡。
雕刻在排灣族是相當普遍的一種手工藝,是僅限於男人的工作,雕刻大致可以分作木板雕刻、木偶雕刻及日常用品之雕刻,而又根據陳奇祿(1974)對於排灣族雕刻的分類,他在家屋雕刻或器物裝飾之浮雕和雕紋以外,又區分出木偶、人面與蛇型雕刻等三類象形雕刻;其中,「木偶雕刻」過去曾是部落孩童的童玩之一,而在與平地接觸頻繁後則因體積小易於攜帶,常被用來作為觀光的販賣品,一般來說,木偶雕刻的創作題材大多不外乎日常生活情景,其工法較木板雕刻來得更複雜(巴瓦瓦隆.撒古流,1993;王榮信、林增榮,2001;陳奇祿,1974)。根據盧梅芬(2012)對於臺灣原住民族木雕藝術的研究,從日本統治時期,排灣族木雕產品在臺灣本島木製產品中表現突出,配合政策與觀光紀念需求而帶動木偶產品的製造風氣,並且成功發展出可攜式的木偶藝品(盧梅芬,2012)。從本件織女單人木偶之造型和大小估計作為賞玩和收藏用途,以日常生活場景之部落生活為題,從簡單的頭飾可看出婦女已婚或年紀稍長等人物特徵,此外在排灣族習俗中男人職守狩獵、女人精於織繡,織繡依照不同做法常見有夾織、貼飾、細珠繡、刺繡等四種(巴瓦瓦隆.撒古流,1993)。
排灣族木雕雕刻手法有凸雕(陽雕)、線雕、鏤空雕法等三種,此母子雙人木偶在表現手法上可見正面以平面構圖後以線雕技法雕成,而在偶身則以削砍方式雕刻。陳奇祿綜合分析「木偶雕刻」中人形塑造的多種姿勢,發現依照生活及休憩型態的頻繁程度也影響人像姿勢的出現頻率,如「蹲踞姿」較常見,少見「坐姿」、而「站姿」則最為普遍;此為極少見工作樣態的姿勢(陳奇祿,1974)。整體而言,此件木偶人物描繪生動,在人物描繪和細節上屬於較為寫實的型態,可推知為較晚近之作品;此外,本件木偶人物左看造成刻意的不對稱,使人像充滿織女工作的動態感,而在織線的處理上保留長片木板而以水平線條線刻表現極具特色,另刻意預留的傾斜地面也明顯是為了方正構圖安排。此外,本件木雕板完成度高,保存狀況良好,僅有在底部的輕微磨損。
參考文獻:
巴瓦瓦隆.撒古流,1993。排灣族的裝飾藝術。屏東:屏東縣立瑪家國中。
王榮信、林增榮編撰,2001。關於排灣—排灣族文明巡禮。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吳佰祿,2008。館藏排灣群木雕風格分類研究,96年度教育研究人員自行研究計畫年度報告,133-166。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子寧,2013。收藏、保存與傳承再生:臺灣原住民物質文化在臺博館,民族發展與文化園區的經營:臺灣原住民族與日本艾努民族的比較工作坊會議手冊,180-190.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
施翠峰,2005。臺灣原始藝術研究。宜蘭:傳藝中心。
胡家瑜,2015。文物、造型與臺灣原住民藝術: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宮川次郎藏品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胡家瑜、崔伊蘭,1998。伊能嘉矩的臺灣原住民研究與物質文化收藏,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奇祿,1961。臺灣排灣諸群木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專刊第二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購置/購買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