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木雕人像
僅限公開瀏覽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3152-005
主題
分類1
:
工藝藝術
分類2
:
雕刻雕像
名稱
登錄名稱
:
木雕人像
中文 名稱
:
木雕人像
-數量-
單 位
:
個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排灣族
材質
主材質分類
:
木
尺寸/度量
長
:
1350
mm
寬
:
850
mm
厚
:
230
mm
淨重
:
9114
g
外觀描述
原件與否
:
原件
-備註-
備 註
:
台東鄉土館38年移交。本號原有15件,其中2件奉42教五字第02595號文註銷,另4件奉(四五)教字第二四五一六號令贈送台南社教館,亦註銷。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木雕人像」(館藏編號 AT003152-005)所屬族群為排灣族,詳細之採集地點與時間不明。本件木雕人像為兩像相背之圓雕直立人像,兩相背之人像雙手皆細長且舉起齊肩,兩足略彎,足尖向外,有明顯之五官雕刻,但皆無明顯之性別特徵,頭頂與基座皆有相異之雕飾。
戰後臺灣博物館收藏了來自日治時期地方博物館(文物館)的收藏,本件藏品即為此脈絡下,於1949年間移交自「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臺東鄉土館之蒐藏主要為東部地區原住民的文物,但因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臺灣省博物館」時許多藏品記錄出現斷層(李子寧 2013),且關於臺東鄉土館之文獻甚少,因此有關本件藏品之採集時間、地點與其他收藏脈絡資料都需要後續的研究補足,目前僅能以移交之時間推斷其藏品年代之下限應為1945年以前入藏。然而立體之木雕人偶存在於排灣族與其他原住民族社會中已久,從過去游於藝與娛樂性的創作,到做為工藝紀念品之作品,其創作之動機與風格都與其所處之時空背景息息相關(盧梅芬 2012)。
本件一側之人像面部窄長、張口露齒、窄額寬鼻,額髮上方有人頭蛇紋複合紋雕飾之頭飾;另,其基座雕有上下顛倒之合口微笑人頭紋飾。另一側之人像面部窄長、眉鼻相連、鼻子窄長且末端呈M字,較另一面之鼻子更為寫實,其雙眼及口部皆鑲嵌有白瓷;額部闊且長,並刻有蛇紋複合紋與草木紋,頭頂上戴著雕有窄額、寬鼻、合口之人頭紋頭飾,其底座也刻有一上下顛倒、合口不笑之人頭紋。另外此側之人像,其雙腳各刻有四根腳指、雙手各刻有六根手指,與其相背一側之人像,四肢各有5根指頭不同。據陳奇祿(1961)對於排灣羣諸族之立柱雕刻風格分析來看,此件藏品之風格與佳興式、大南式與霧台式相近。
雖人像多為浮雕技法,但人像之兩面對稱,一側嵌有白瓷片且頭頂與基座均有精細之人面與人頭蛇紋複合紋紋飾,且在一件物品中使用了圓雕、浮雕、陰雕與鑲嵌之技法,可見木雕師在雕刻前有經過思考與設計。最後,此件文物外觀並無缺損,又藏品入藏資料不清楚,僅知應為當時的產業工藝推動下的製品,有其時代的意義,可作為探討其文化風格變遷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吳佰祿,2008。館藏排灣群木雕風格分類研究,96年度教育研究人員自行研究計畫年度報告,133-166。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子寧,2013。收藏、保存與傳承再生:臺灣原住民物質文化在臺博館,民族發展與文化園區的經營:臺灣原住民族與日本艾努民族的比較工作坊會議手冊,180-190.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
李子寧等,2009。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胡家瑜,2015。文物、造型與臺灣原住民藝術: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宮川次郎藏品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胡家瑜、崔伊蘭,1998。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奇祿,1961。臺灣排灣諸群木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專刊第二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
盧梅芬,2012。臺灣原住民族藝術發展脈絡研究:以木雕為例(1895-2010)。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共同出版。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移交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