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瑪瑙珠頸飾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3265-002
主題
分類1
:
裝身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首飾
中文 名稱
:
瑪瑙珠頸飾
-數量-
單 位
:
串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平埔族(巴則海族)
所屬社名
:
岸裡社潘家
時代
使用年代
:
雍正年間
尺寸/度量
長
:
485
mm
淨重
:
207
g
其他測量值
:
最大珠長35mm,徑22mm
外觀描述
顏色
:
棕橘色
形狀
:
珠子有六角長柱形、橄欖形、橢圓形
型制/特徵描述
:
共有36顆珠子,大小形狀不一
-備註-
備 註
:
53年省立台中圖書館移交(巴宰,岸里大社,潘墩仔)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文物是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原住民類」(分類編號AT)藏品,館藏編號AT003265-002,館藏登錄的中文名稱為「瑪瑙珠頸飾」。登錄族別為「巴宰族」,來源紀錄顯示出自於岸裡社潘家。入藏年代是1964年,由省立台中圖書館移交。
本件「瑪瑙珠頸飾」係由36顆大小、形狀不一的瑪瑙珠而組成。項鍊上瑪瑙珠主要包括六邊形的橄欖造型、六角形方珠造型。
岸裡社為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巴宰族之一社群。廣義的岸裡社共有九社,包括岸裡、樸仔籬、阿里史、烏牛欄與掃束社等。其分布區域主要在大甲溪南岸一帶(今臺中縣神岡鄉)。岸裡社在十七世紀原只是居於大甲溪北岸之一小社,十八世紀起因受清政府徵召,出兵幫助清廷平定多起地方亂事,聲譽日隆,其中尤以第三代土目潘敦仔武功最盛,成為岸裡九社的總通事,自此建立起潘家世襲通事的家族,而岸裡社更成為十八世紀中部平埔族群之代表,全盛時土地擴及大部分的台中盆地。
潘敦仔於乾隆卅五年(1770),出兵協助清廷平定「大肚番」之亂有功,清朝廷除了賜封號「大由仁」之外,並特別賞賜寶物:水晶花瓶、朝珠、玉碗、瑪瑙及三幅拜匾以表彰其功績。本件瑪瑙珠項鍊就是當時清朝所賜給潘敦仔的「瑪瑙」之一。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移交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