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袋子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4632
名稱
中文 名稱
:
袋子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尺寸/度量
長
:
370
mm
寬
:
260
mm
厚
:
3
mm
淨重
:
48
g
其他測量值
:
揹帶長830mm、905mm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噶瑪蘭族香蕉絲背袋」(館藏編號 AT004632),標本為近年購藏。族語稱為 subuq。
此件背袋,袋身部分全以香蕉纖維為主材質編織而成。製作方式係將一片長方形的布片於短邊對折後,從袋身兩側縫合,袋口收邊,為一件長方袋形之形制。另以兩條編繩背帶各自繫綁於上方袋口左、右兩角及袋身下方靠近底部之左、右兩側。
本件背袋與排灣、魯凱、卑南等族男、女所揹負之網袋相似,是族人外出攜帶隨身物品之用或工作時所揹負的工作包,形制有如現今之後背包,在排灣等族中,直至現今依然常有族人揹負使用。本件與上述族群的背袋差別在於材質上以香蕉纖維製作,此明顯為噶瑪蘭族服飾織品最大特色。臺灣原民族的織布,早期以苧麻為線材,根據馬偕博士的研究,臺灣原住民僅噶瑪蘭族和雅美族 (達悟族) 有織造香蕉布的技術,係抽取葉莖中的纖維絲作成織線 [1]。香蕉布形成的過程係先取下香蕉樹頭、進行祝禱儀式、刮除肉質、晾乾剝絲、將絲線接成長線最後整經織布。
本件背袋配戴方式係以雙肩揹負於身後,袋內盛裝之物品因其重力而下垂,但因香蕉布較硬,且袋口並未穿環,背繩亦未經過袋口,因此不具有縮束袋口之功能。
註釋或參考文獻:[1] 許功明,2001,《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臺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方兆鴻於 2020-12-12 最新修訂。)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購置/購買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