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捲布夾
編號
編 目 號
:
AT004029-009
主題
分類1
:
織具
名稱
登錄名稱
:
織布機
中文 名稱
:
捲布夾
族語名稱
:
haltipan
英文名稱
:
Cloth-Beam
-數量-
單 位
:
件
數 量
:
1
所屬族社
所屬族群
:
布農族
所屬社名
:
延平
尺寸/度量
長
:
514
mm
寬
:
46
mm
高
:
23
mm
功能/意義
功能
:
織具
製作技術
:
砍、削
使用者
:
女子
使用方法/時機
:
功用為夾緊經紗,以及把已織好的布匹捲收起來(徐瀛洲、徐韶仁,1994: 157-158)。
風格特色
:
為織布機的配件之一,是一對凹凸併合的組合;兩端各有握柄,距織者最近的配件。捲布夾的製作材質有使用梧桐樹baul(徐瀛洲、徐韶仁,1994: 157-158)。
文化意義
:
織布是布農女性的專任工作,男人接觸視為禁忌masamu。學習織布的一般狀況為家庭有長者精於此道,欲學者從中耳濡目染即易習得,所以初習並無一定的年齡,但大多數在未成年時。這種情況下女孩子通常摘取數根樹枝插在泥地上,當做整經棒,以細爬籐valu代替麻紗,模仿大人整經,日積月累邊學邊玩,直到進入純熟階段,再正式上整經台和上機織布。另外一種方式,大約在青春發育期,專門拜師學習一技之長。求教時要殺豬宴客,並贈獵物、小米等物給師傅做為束脩(徐瀛洲、徐韶仁,1994)。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布農族捲布夾」(館藏編號AT004029-009),採自於臺東縣延平鄉。為布農族女子織布工具之一,族語稱為haltipan。
本捲布夾為織布機之局部組件,另有一個經卷、一支隔棒、二支挑花棒、一個織機背帶、一支綜絖棒、一支打緯板、一支織梭、一支捲布夾、四支固定棒,合為一組 (編號為AT004029-001~AT004029-014,共計14件)。
捲布夾採長型凸起設計,中央凸起處呈刀型,上厚下薄,以便於與另一支凹槽設計之捲布夾,合併使用,左右兩側附有方柱帶梯形手柄,整體呈輕微弧形彎曲,本體上有因長期使用,所造成的線材壓痕及多處磨缺損。
布農族傳統移動式水平背帶織布機,為男子親手製作而成,完成之成品後交由女子織布,男子即不得再觸碰,觸碰被視為一種禁忌。在布農族的傳統社會組織中,係以男子為主,女子為輔,女子可靠其擁有精細之手工來提升在族裡的地位,尤其織布是女子必備之技藝,若有不懂織布之女子,則容易遭人非議。
臺灣原住民各族慣用之織機,一般稱為移動式水平背帶織布機,因其通常置於地上使用,又稱「地機」,加上使用者將背帶與捲布夾捆綁固定繫於腰側,又稱「腰機」。此類型之織機,受限於織布女子之體型,通常約僅能織出一尺寬幅之麻布。
捲布夾通常採用梧桐木製作而成,其功能為將經線夾於二支布夾中間,置於腹前,並將腰帶兩側之麻繩拉至前方,捆綁於布夾二側手柄予以固定,其用意在撐張經線,並透過織者身體的前後傾斜與雙腳撐抵或放鬆經卷,藉此形成一種織布的節奏。
藏品典藏資訊
取得方式
:
購置/購買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