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紙
年代:1945年8月15日(昭和20年)
尺寸:長:40.5 x 寬:55.5cm
取得方式:購藏
原收藏者:洪聰益
藏品描述:本件為刊載於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東京新聞〉第一版的日本終戰詔書,全文如下:
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措置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
朕已飭令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公同宣言。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斯乃皇祖皇宗之遺範,亦為朕所拳拳服膺者。昔者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庶幾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之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未必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不僅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文明。如此,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回應共同宣言之故。
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各盟邦,不得不表達遺憾之意;念及帝國臣民之死於戰陣、殉于職場、死於非命者及其遺族家屬,則五臟為之俱裂;至於戰爭負傷、蒙災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後帝國所受之苦難固非尋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
朕於茲得以維護國體,信靠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並常與爾等臣民同在。如夫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擠,擾亂時局,因而耽誤大局,失信義於世界,諸如此等為朕所深戒。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展。爾等臣民當克體朕意。
御名御璽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各國務大臣副署
以上是中文翻譯,詔書採用只有天皇才使用的御用文體,有別於一般文告。
1945年8月15日早上8點,中、美、英、蘇就各自在國內播放領導人的談話,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4小時之後,裕仁天皇向全國廣播《終戰詔書》,表達日本政府停戰的意願,內文提到停戰原因是:「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不僅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文明」,「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皇祖皇宗之神靈」。該文並未提及「投降」之事,且全文以「終戰」(停戰)一詞替代「投降」,這是日後亞洲其他國家解讀這份詔書時,大肆抨擊日本人霸權心態、對侵略戰爭了無悔意的關鍵所在。本件新聞以「為萬世開太平」為主標題,沿用詔書內容和措辭,可謂與詔書立意精神相呼應。
登錄號:KH1999.004.0166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