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惠民
材質:底片
年代:1966年4月26日
取得方式:購藏
原收藏者:謝惠民
藏品描述:圖為經濟部長李國鼎(右四)視察加工出口區,與陪同人員合影。
高雄市的工業發展,甚至於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在1966年(民國55年)進入另一個新階段。政府在1960年代希望吸引外資前來台灣投資時,因高雄瀕臨高雄港,以及長期以來高雄市良好的工業環境,故於1963年(民國52年)5月選定高雄港區內因濬港工程所填出的新生土地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其位於前鎮區,土地面積共66.3039公頃,各項主要建設工程始於1965(54年)7月,完成於1966年(55年)12月。 高雄加工出口區是以輸出為目的而設立的特種區域,其建立除了本身是一件重要的經濟建設以外,更重要的還具有發揮創業精神,增強輸出能力,創造就業機會三項重大的意義。然而該區的設廠容量至1968年(民國57年)底已達飽和,各項業務實績均超越預定目標,為擴大加工出口區的經濟效益,政府決定於楠梓後勁增闢楠梓加工出口區,土地面積為88.0547公頃,於1971年(民國60年)建設完畢。
KH2002.018.154-0003:圖為經濟部長李國鼎(右四)視察加工出口區,與陪同人員合影。
KH2002.018.154-0011:圖為經濟部長李國鼎(中間者)視察加工出口區,廠方人員向李國鼎說明高雄加工出口區第一期標準廠房分配圖。
登錄號:KH2002.018.0154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