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紙
年代:1936年8月7日(昭和11年)
尺寸:長:14.7 x 寬:9.4cm
取得方式:捐贈
原收藏者:黃海波
藏品描述:本件原名為「最新特製海軍生活明信片」,1組16張,每張都有與版面大小相近的海軍生活照。發行時間應該是臺灣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1943年前後,目的在為該兵制做宣傳。本館收藏完整的16張,皆為未使用的空白明信片。
16張內容依登錄號順序如下:「觀艦典禮之登舷儀式」、「軍艦旗升旗」、「進食」、「洗衣」、「大砲操練」、「體操」、「十能操法」、「潛水作業」、「角力」、「艦上槌球」、「洗甲板」、「划船競賽」、「陸戰隊閱兵儀式」、「手旗信號」、「火災操練」、「吊床」。以上呈現海軍生活的部分內容,及一般人不熟悉的海兵體能訓練。「手旗信號」是旗號訓練,海軍訓練結業時必考的科目之一;划船比賽考驗划船動作的一致性;「角力」是日式相撲,與銃劍術、登陸、野外演習等同為海兵基本訓練課程。
海軍兵的訓練內容比陸軍複雜,除精神教育、體能訓練之外,還要學習海軍特有的軍事科目,如船艦構造、機械、航海術等,海軍特有的潛水游泳、手旗信號等更是學習重點;培訓海軍兵確實比陸軍更花時間。1943年(昭和18年)8月臺灣和朝鮮同時實施海軍志願兵制,日本希望以殖民地本身兵力就近建立防衛體系,因為當第一防禦線的海軍無法抵擋敵方攻勢,戰場勢必推進到陸地,屆時台灣男子全部要有基本的軍事訓練。本件16張明信片的拍攝地點不詳,可是,臺灣壯丁接受過去未曾有過的軍事訓練所面臨的嚴苛考驗,在本件資料中展露無疑。
登錄號:KH2003.003.0070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