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水中鑽孔
登錄號:KH2016.010.0100的圖片(KH2016.010.100.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材質:數位媒體
年代:1960年
取得方式:購藏
原收藏者:林育如
藏品描述:1960年(民國49年)三千頓船塢工程之水中鑽孔。
高雄港,昔稱打狗港或打鼓港,1863年(清同治2年)依照中英北京條約,清廷頒訂「打狗港暫行章程」,開放打狗港為安平港外港,並於隔年成立海關。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統治後,為統治之便,銳意強化基礎建設,於1908年(明治41年)起實施築港工程,疏濬航道,填築陸地,興建碼頭,提升高雄港埠運輸能力。1930年代,高雄港更成為日本前進南洋的重要基地,奠定高雄成為重要工業城市。在二次大戰中成為美英等盟軍的轟炸地點之一。
1945年(昭和20年)日軍為免盟軍由高雄港登陸,於港區航道內進行沉船,加上空襲,致使戰後高雄港的功能受損。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在1945年(民國34年)12月成立高雄港務局,開始重整高雄港的功能,例如打撈沉船、清理航道、增添設施等。
1946年(民國35年)接手管理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航運恢復委員會,主要以恢復基隆、高雄兩港功能為目標,調查港灣設施的毀損程度,並清查港區沉船狀況,以便後續打撈沉船作業。

登錄號:KH2016.010.0100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鐘鼎文金文短幀)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工程標單))的圖片
藏品(左廂觀川門)的圖片
藏品(大溪街役場納稅宣傳納稅袋)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昭和18年版-臺灣專賣局職員錄)的圖片
藏品(錦綾堂款銀製木瓜形皿)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