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登錄號:KH2017.018.0226的圖片(KH2017.018.226.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作者:袁英麟
材質:數位媒體
年代:2008年4月11日
取得方式:購藏
原收藏者:袁英麟
藏品描述:本影像為鳳山縣舊城東門(鳳儀門)拱圈內的門栓插洞。

鳳山縣舊城又簡稱舊城。先是因1722年(康熙61年)朱一貴起義的影響,鳳山知縣劉光泗與參將陳炯倫運用清領臺初期已有之簡陋土堡造土城。左邊靠攏龜山,右邊連結蛇山,城外則有城壕。至1824年(道光4年)又爆發楊良斌之亂,於是臺灣知府方傳穟倡議官民合資改舊城為石城,計花費番銀92,106兩,1825年(道光5年)7月25日動工,1826年(道光6年)8月15日完工。石城建有北門(拱辰門)、東門(鳳儀門)、南門(啟文門)與西門(奠海門)等四個城門。此次城牆設計,因記取莊大田軍曾翻越龜山攻入城內之教訓,故「圍龜放蛇」,將龜山納入城內,蛇山圍在城外。2011年(民國100年),行政院文建會將鳳山縣舊城納入國定古蹟的範圍,擁有拱辰門、鳳儀門、啟文門與奠海門等遺跡,為左營的著名旅遊景點。

東門位於左營果貿新村基督教循理會後牆,是舊城四座城門中,結構保存較為完善者。之所以命名為鳳儀門,是從城門往東南方鳳山丘陵看過去的時候,景色美如飛行鳳凰,故期盼「有鳳來儀」之意。過去人們到凹子底工作都會行經東門,所以將東門稱為「東門角」。東門採內門大,外門小的設計,以防禦匪徒闖入。城門上有9個「雉堞」,「雉堞」中間缺口叫「箭孔」,雉堞中的小孔稱「窺孔」。在城牆下方的排水系統稱為「水關」,隔有三條花崗石條以阻止敵人由此潛入城內。政府接收臺灣後,東門一度被徵用為海軍廢品庫。

東門拱券為縱列發卷,分為內拱圈與外拱圈,均為花崗石條交丁砌拱而成,往上城門壁及往下基礎再接砌咾咕石,因拱圈為構成城門洞最重要的構件,所以質地較硬之花崗岩材料是較佳材料,其餘如城牆壁及城門壁則以較鬆脆之咾咕石為材料。

東門門栓插洞為當時東門關閉城門後,門栓往兩邊插入固定之內凹構造,使兩扇城門確 實關閉,推測當時門栓應為方形木構造物,以緊密結合。

登錄號:KH2017.018.0226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紅色素面婦女衫)的圖片
藏品(道光19年10月嘉義縣給劉占春納戶林智記納戶執照)的圖片
藏品(蜚蠊(1))的圖片
藏品(墨子三)的圖片
藏品(風景)的圖片
藏品(劉榭燻縣長主政時期:體育場興建-29)的圖片
藏品(陶壺)的圖片
藏品(手提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