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鐵石英
僅限公開瀏覽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M03-113
中文 名稱
:
鐵石英
英文名稱
:
Ferruginous Quartz
數 量
:
1
單 位
:
件
取得方式
:
接收
到館日期
:
1945/11/13
採集地理資訊
採集地
:
高雄縣澎湖島
礦物特徵資訊
礦物類別
:
矽酸鹽(Silicate)
礦物顏色
:
褐色
礦物條痕
:
白色
礦物光澤
:
玻璃光澤
礦物透明度
:
透明到半透明
礦物硬度
:
7
礦物比重
:
2.65 ~ 2.66
礦物解理
:
無
礦物斷口
:
貝殼狀斷口
鑑定特徵
:
即為碧玉。為粒狀微晶質之石英,其光澤晦暗而常因內含赤鐵礦而呈紅色
礦物型態
:
塊狀
礦物晶系
:
六方
礦物晶形
:
六方棱柱
化學成分
:
SiO2
藏品描述
描述
:
標本M03-113為鐵石英,分類上屬於碧玉,碧玉與玉髓同為隱晶質之石英集合,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屬矽酸鹽類礦物,但碧玉與玉髓不同之處在於晶體呈現顆粒狀散布,不具纖維狀排列之特性,且碧玉通常含有大量鐵質雜質,且不具透光性。碧玉之英文Jasper一詞源於拉丁文iaspis,但古時意指明亮顏色的石髓,直至18世紀後才逐漸用來指稱微晶質不透明而光澤黯淡的石英。
碧玉與石英同屬六方晶系,但於隱晶質狀態下一般並不容易觀察,於物理特性上:碧玉之比重約為2.65;硬度則為莫氏硬度7,解理面發育不佳且具有脆性,斷口則多呈貝殼狀斷口;碧玉條痕受其中鐵質成分影響而多呈紅色至黃褐色,結晶不透明並呈現黯淡之光澤,顏色以紅色、褐色及黃色最為常見,罕見狀況下可能呈綠色或藍色。於化學特性上與石英相仿,不易產生化學反應,且於味覺、嗅覺及觸覺上並無明顯特徵。
碧玉於地表環境下不易風化而產生化學變質,主要生成於熱水礦脈或水體當中之二氧化矽之沉澱而成,並經常伴隨玉髓及瑪瑙產出,產狀一般以塊狀結核或呈現層狀形態,臺灣於臺東縣成功鎮北源村一帶曾有發現脈狀碧玉之文獻紀錄,而國際間於澳洲西部以及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區有發現大量呈層狀分布之碧玉,被稱為帶狀鐵層(Banded Iron Formation)。
碧玉除了因其色澤及紋路被用於珠寶及飾品,前述之帶狀鐵層(Banded Iron Formation)亦是世界上重要之鐵礦來源。
本標本產於澎湖縣,標本長寬約8 x 6公分,碧玉呈不規則之塊狀產出,顏色為不透明的灰黑色、棕色及黃褐色,帶有風化的土狀光澤。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