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無題名:一般習見的歷史論述……(殘稿)
登錄號:NMTL20070420058的圖片(0000243233-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070420058的圖片(0000243233-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070420058的圖片(cca100013-li-m_00211_0059-0001-i.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070420058的圖片(cca100013-li-m_00211_0059-0002-i.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NMTL20070420058的圖片(cca100013-li-m_00211_0059-0003-i.jpg),第4張,共4張
類別:手稿
作者:吳潛誠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6.6*19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吳潛誠|解嚴|歷史論述|言論自由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評論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是作者對歷史因果論述的思考。作者認為在論證歷史因果時應更加謹慎,不可理所當然地以線性史觀詮釋,並舉例臺灣言論自由,指出臺灣「言論自由」必須歸功於許多前輩們的犧牲與努力,他們在政府的壓迫下,仍舊堅持言論自由的呼籲和主張。所以並非國府的一道「解嚴」命令,人民就能在一夕間獲得言論自由。因此在敘述此段歷史時,必須正視這個過程。不能把臺灣人民獲得「言論自由」的民主化功勞,全部歸功給頒布「解嚴」的蔣經國政府之上。(文/蔡佩家)
其他說明:1.本筆資料共3頁,寫於白綠稿紙上,此為殘稿。
2.吳潛誠本名吳全成。
入藏登錄號:NMTL20070420058
已瀏覽清單
藏品(玻璃纖維人像(銀心)  )的圖片
藏品(昭和二十年邱從德繳納昭和二十年分租稅領收證明)的圖片
藏品(信生堂丹丹是感冒妙藥廣告)的圖片
藏品(D2詳細圖)的圖片
藏品(釘塑板墻及菜台及詳細)的圖片
藏品(臺北火車站前)的圖片
藏品(給水設備.拾壹至拾捌層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櫛)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