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咱的創作問題(影本)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1-i.jpg),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1-i.jpg),第1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2-i.jpg),第2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3-i.jpg),第3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4-i.jpg),第4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090330057的圖片(cca100013-li-m_00001_0058-0005-i.jpg),第5張,共5張
類別:手稿
作者:巫永福
原件與否:重製品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5.6*36.2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巫永福|創作|文學觀|鄉土文學|語言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評論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為作者的創作觀,其創作觀可分為三部分:台灣人為一個民族,有其遺傳性格,以及環境、風土和歷史發展等因素影響,形塑出屬於台灣人的民族性格。若將此體現於文學中,自然產生屬於台灣人的鄉土文學。此外,作者以河流為喻,認為創作時需以客觀理性的眼光觀察內心與外在事物的互動。最後,作者認為自己並不堅持用何種語言創作,而是在乎作品是否能表現出人的內在,以及創作者與外在事物互動的狀況。(文/郭奕祥)
其他說明:1. 互見《巫永福全集》文集卷,1999,頁180-187。《巫永福精選集》評論卷,2010,頁27-30。《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頁106-109。
2. 本筆資料為影本。
入藏登錄號:NMTL20090330057
已瀏覽清單
藏品(粉紅絲質緹花女裙)的圖片
藏品(帶四突起玦形耳飾)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硬陶片)的圖片
藏品(玄天二帝)的圖片
藏品(結構詳圖)的圖片
藏品(生蕃屋商店發行臺灣角板山蕃童教育所)的圖片
藏品(板岩石環)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