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咀嚼/臺灣檳榔和紅唇一族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1-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1-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2-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3-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4-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5張
登錄號:NMTL20130160071的圖片(cca100013-li-m_00141_0171-0005-i.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5張
類別:手稿
作者:李潼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26*35.7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李潼│賴西安│泰國曼谷│紅唇族│臺灣檳榔│勞工階層│草根性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散文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為一篇台灣檳榔文化現象的觀察文章,共分三節。第一節,作者從泰國曼谷碼頭發現台灣檳榔的蹤跡寫起,進而說明台灣嚼食檳榔文化的風行,豪氣招牌的鐵皮屋佔據了各大主要幹道。第二節,作者提出與「嚼檳榔形象欠佳、有損環境衛生、破壞口腔」不同的看法,尤其透過卡車司機、國中生及具有三十年嚼食資歷的「紅唇族」之口,呈現檳榔在勞工階層中具有的社交功能與休閒效果。第三節,寫嚼檳榔的風氣在解嚴後吹入藝文界、教育界,不僅帶入草根性、本土化的特色,更成為台灣族群的象徵物。最後歸納檳榔形象的轉化與擴增,並設想光明的未來前景。(文/廖堅均)
其他說明:1. 李潼本名賴西安。
2. 本筆資料共5頁,寫於600字稿紙,。
3. 第1頁右下方作者標註賴西安電話與地址。
入藏登錄號:NMTL20130160071
已瀏覽清單
藏品(金屬福字壽字湯匙)的圖片
藏品(山田光造手寫.紙)的圖片
藏品(錦茶)的圖片
藏品(按耐不住的對藝術的傾倒與嚮往)的圖片
藏品(鉚)的圖片
藏品(銅棍)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吳濁流作品國際研討會32)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