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手稿
譯者:李魁賢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尺寸大小(長*寬*高):19.5*26.5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地點類型:不詳
關鍵詞:李魁賢∣馬查多(Antonio Machado)∣諷刺性短劇∣象徵派∣哲學∣存在主義∣異質性∣世界性
是否數位化:是
體裁/表現形式/範圍:其他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為李魁賢譯作,本文概述西班牙詩人馬查多(Antonio Machado)的生平,作者認為馬查多否定象徵派的「為藝術而藝術」的理念,反而強調為真理而藝術的創作理念,同時也認為詩人必須是「單純的講話速記員」。馬查多在詩作當中對於異質性的強調,同時也成為其詩集《孤獨》的擬議。馬查多曾在序文中自承,他的詩是源自並反映「心靈深處的悸動」,而且是屬於相當個人性的心靈。值得注意的是,馬查多早期的詩毫無巴洛克風格的刻意雕琢,反而滿足記錄純然的實際情況,一如他的詩作〈童年的記憶〉。後期馬查多經歷喪妻之痛,轉而研究哲學來尋求慰藉,這樣的轉變同樣地也反映在其後期的詩作當中,同時馬查多也並未粉飾人必須面對死亡的事實,其強調詩人在死亡的汪洋當中等候寂滅之前,首要的認識在於「編織我們所得的線,去作我們的夢,去生活。也因為馬查多這樣鮮明的詩風,在西班牙第二次黃金時代裡許多傑出的作家當中,一般認為馬爾多無論是在詩人還是哲學領域上的表現,都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代表人物之一。(文/游鎧丞)
其他說明:1.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5∼1939)生於塞維利亞的公爵宮廷裡,被尊為最偉大的西班牙現代詩人。2.互見《笠》詩刊第178期,頁120─136。
入藏登錄號:NMTL2014008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