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像寫真研究會
文物分類:圖書文獻類\照片與相簿
材質:紙質
年代:1941
尺寸:長:44.7 x 寬:27.9cm
關鍵字:肖像、寫真教材、人像寫真教材、攝影教材、人像寫真研究會、菊地東陽、日治時期、人像、大辻司郎
藏品描述: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第188回),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右下角的數字可能意指「昭和16年(1941)」2 月號,拍攝身穿西式套裝的男子坐姿半身照,另一頁有拍攝現場照。一頁為照片,另一頁為拍攝教學、資訊。張朝目個人收藏。
左右對頁的內容應互相參照。左頁為照片成品,右頁記載該攝影技巧的各項數據資訊,包括:鏡頭、光圈、快門、底片、底片顯影液、相紙、相紙顯影液,以及模特兒。本月照片的模特兒,是眾所週知的「漫談」創始人,大辻司郎先生(1896-1952)。迄今所見大辻司郎先生的照片,多半是笑容滿面,雖然這張照片也算符合既定印象,卻又與毫無生氣的標準化演員宣傳照不同(按:ブロマイド,Bromide,溴化物;在日本語境中,這種以溴化銀作為感光劑的相紙,後來延伸代稱「印在這種相紙上的明星肖像照」);大辻先生的笑容沒有一絲不自然,對照其標誌性的妹妹頭造型,這是一張能夠充分展現個人特色的優秀照片。而他本身也認為,如此最能貼近其真實的樣貌。但另一方面,不苟言笑的他,是否就表現不出其饒富幽默感的漫談家形象呢?(拍攝者)抱持著這樣的企圖而進行了拍攝。嘗試著不刻意擺放姿勢,而是舒服自在地坐在椅子上,且為了消除意識到「拍攝」這一件事而產生的僵硬感,(拍攝者)一邊輕鬆與之交談,一邊固定採光裝置如上圖說明,以改變相機的位置拍攝了數張照片,此為其中之一。這種攝影方式已有人使用,並不罕見,只是商業照相館受限種種條件,實際執行起來極為困難。然而,想突破僵化的肖像攝影,這樣的探究實屬必要。關於照片的加工,僅修掉大的斑點,並在照片四周做了暗角處理。順道一提,據說這套是大辻先生在戰前歐洲考察時,拜訪希特勒(1889-1945)總理所穿的裝束。
以單人或雙人的滑稽談話為表演形式,在日本發展由來已久,如類似中國單口相聲的「落語」(らくご)或雙口相聲的「漫才」(まんざい)。而「漫談」(まんだん)作為一種口說表演藝術的形式,發展於大正年間,與無聲電影逐漸沒落、有聲電影的出現有關。在無聲電影的時代,電影播放時會由辯士在旁以生動的聲音表演解說故事,有時甚至以不同聲線配合角色「現身/獻聲」。大辻司郎(1896-1952),本名大辻四郎,原以獨特的聲線、自創的慣用語,活躍於喜劇電影辯士界,後來無聲電影沒落,他便與同為電影辯士的德川夢聲(1894-1971)等人共組表演團體,並自創「漫談」一詞,以漫談家的身分再次活躍於舞臺。
徐佑驊-「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15-001-0113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