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Revisiting the Rural Villages Series-8
作者:邱德雲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年代:2000~2000
尺寸:長:42.5 x 寬:56cm
尺寸描述:尺寸為相紙(作品)尺寸。
影像尺寸:縱42cm,橫55cm。
關鍵字:邱德雲、再訪農村、草垺、草垜
藏品描述:在攝影家邱德雲這件作品中,畫面中的農民在田裡撒了厚厚一層粗糠,他用鋤頭把粗糠打進田土裡,一方面當作堆肥,同時也增加田土的透氣性,讓作物的根便於向四周伸展,一方面吸收更多的養份,同時也加強作物的穩固。而在畫面的右手邊有個相當獨特的,呈現圓柱體狀的草堆,在河洛和客家地區雖有不同的說法:草垺、草垜或是草堆,但其存放稻草的用途卻是一致的。草垺存放的稻草,可以成為農民飼養牛羊的飼料。也可以當作廚房煮飯用生火助燃的燃料。或是冬末初春種菜時,覆蓋在作物上,用以保暖、防寒、以及防雜草叢生。把稻草覆蓋在屋頂上,也是早年農村常見的景象。此外,它也是小朋友玩捉迷藏時的秘密基地。鑽進草垺/草垜無人知曉,只是要小心蛇是不是也躲在裡面罷了!
可以說,稻草對農村的日常生活相當實用,許多層面都用得上,農民會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稻田,或是院子一角堆疊草垺儲草,以備不時之需,到處都可以見到草垺/草垜的身影。也因此,在農村裡都看得到草垺。草垺/草坨對於農民和農村而言,不只是稻草堆,它更是匯集土地與勞動的象徵,同時也彰顯農民的勤儉精神以及自然永續利用的智慧。小小不起眼的草垺,兼具實用性,也蘊涵豐富的農村生活智慧與文化,是臺灣獨特的農村意象。邱德雲把草垺/草垜放在畫面的右手邊與左側、勞動中的農民相呼應,顯示草垺/草垜在這件作品中的份量,它也是邱德雲對農村情感的一種投射吧!
張良一–「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17-017-0114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