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耿彬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尺寸:長:22.1 x 寬:28.2cm
尺寸描述:夾裱尺寸:縱:39.9cm,橫:50cm
關鍵字:婦女、編織草鞋、天氣晴太陽大、農業社會
藏品描述:「稻」由於其萬用性與民間主食的代表,在農業社會的臺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稻穀本身,稻草的纖維細密,且同時具備韌性強與耐力夠的優點。早期社會,每每在農民收割完稻穀後,剩下來的稻草都會束紮起來留在田野間,讓陽光曝曬到完全乾燥後,才收集並堆砌成金字塔,以提供有需要的人購買,其餘的則製作成像草鞋之類的生活物品販賣。
雖然製作草鞋前,已將稻草用石頭打到鬆軟,但製作時,雙手還是不能免除地容易被稻草割傷,可見草鞋製作是項非常辛苦且費時的工作。再者,因較容易刺傷買家等缺點,草鞋就在日治時期後期逐漸式微,改而出現以黑布為面、塑膠為底的「足袋鞋子」。加上機械量產等因素,草鞋慢慢被取代消失不見。
畫面中有不少重複出現的元素,如壁癌的剝落處、道路旁的石頭圍籬、編織中的草鞋,甚至是編織草鞋的女工……。陳耿彬運用白衣上大量曝光的白以及分明的剪影,帶出日正當中燠熱的同時,讓觀者更容易在明亮的畫面中,一眼就關注到五位女工烏黑亮麗的秀髮。再隨著她們認真專注的神情方向望去,是手中正在加工與編織中的稻草。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在一張靜態的作品當中,看到草鞋如何從無到有被創造出來:從桌上一束束的稻草、女工手中正在編織的半成品,到鏡頭正前方已經完成的草鞋成品。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17-026-0016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