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詠捷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年代:1994~1994
尺寸:長:50.5 x 寬:60.9cm
尺寸描述:作品尺寸為相紙尺寸。影像尺寸縱:38.5cm,橫:58.4cm。
關鍵字:前海後空、韋恩颱風、井峖、宋楚瑜
藏品描述:張詠捷打從自學攝影開始,嵵裡就是她最喜歡的采風地點之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收藏的二十五幅作品當中,與嵵裡相關的題材也佔了相當的比例。臺北媒體任職期間,每回休假返澎她總會到嵵裡轉一轉。看到嵵裡的小孩在沙灘上無憂無慮的打棒球,她心中的愉悅難以言詞形容,此情此景或許「海角一樂園」可堪比擬。
嵵裡的聚落不大,人口不多,經濟實力在澎湖算不上數。嵵裡的聚落背靠紗帽山,其實紗帽山算不上是山,因為海拔才四十幾米,頂多只能算是土丘,如果在臺灣可能就是海岸邊的小沙崙。嵵裡村前是海灘,紗帽山的後面又是馬公內海,所以嵵裡人常說自己的村落是「前海後空」,感覺不是很牢靠。
1993年的韋恩颱風差點將嵵裡與井峖之間的地峽給沖失,如果真的沖失的話,嵵裡和後面的青灣、風櫃都要淪為孤島了。最簡單的補救方法是在瀕臨沖失的地峽南北兩側堆上兩道消波塊堤防。如此一來這道地狹算是保住了,嵵裡和風櫃也免於淪為孤島的厄運,可美麗的嵵裡沙灘從此就被鑲嵌了一段醜陋的消波塊,真是情何以堪。澎湖的環保人士常常意有所指地說這都是宋楚瑜的「德政」。
除了消波塊,宋楚瑜時代一村一港的「大撒幣」式建設對環境與景觀的破壞更是令人髪指。有些村就一兩條漁船也搞個漁港,更荒唐的是風櫃一個村竟然開了三個港,真是令人無語。韋恩颱風後假借造福鄉里之名,不經縝密規劃、破壞環境的大撒幣式建設是張詠捷認為最痛苦的年代。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21-005-0020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