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詠捷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尺寸:長:50.5 x 寬:60.9cm
尺寸描述:作品尺寸為相紙尺寸。影像尺寸縱:38.5cm,橫:58.5cm。
關鍵字:潮間帶
藏品描述:澎湖列島的地質構造除了花嶼,全都屬于玄武岩方山。玄武岩方山因岩漿漫溢而形成。岩漿冷卻之後,岩盤成了柱狀結晶,也就俗稱的列柱狀玄武岩。海岸邊的列柱狀玄武岩受到風浪的長年侵蝕逐漸坍塌退卻,形成了大片的潮間帶。白沙鄉位於澎湖列島的北面,受東北季風的侵蝕格外強烈,所以潮間帶的面積也特別的大。
澎湖潮間帶雖說是陸地損失造成的,卻也為澎湖帶來豐厚的甲殼與貝類漁獲。這些甲殼類與貝類出沒潮間帶,和每日兩回的潮汐密切相關。為了避開烈日照射,人們通常在黃昏時刻,才背著工具和電石燈到潮間帶「刺殼仔」,有珠螺、蟶、三點蟹、海膽、海參,甚至還有小石斑。潮間帶的採集一直持續到夜間漲潮時才結束。聽說早年烏坎一個婦人連菜脯都吃不起,每天只能撿拾海膽佐餐。海膽吃多了會拉肚子,一般人不太願意多撿。想來還真不可思議,現在最高檔的海鮮餐廳還未必吃得到海膽。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21-005-0025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