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慶輝
文物分類:藝術類\攝影
材質:紙質
年代:1991~1992
尺寸:長:50.8 x 寬:60.8cm
尺寸描述:影像尺寸:縱:37.3cm;橫:55.3cm
關鍵字:菜市場
藏品描述: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臺灣規模最大的癩病收容療養機構「樂生院」,成立當初(1930年)房舍擴建六十多棟,近千張病床,因該疾病被貼上具有高傳染力風險的標籤,當權者實施只進不出的政策。截至周慶輝於1990年代進行為期三年有餘蹲點式的專題報導攝影時,實收住戶仍達約三、四百人。占地約34-36公頃的院所,建築群按生活功能設計,以滿足病患食、衣、住及育樂的需求,兼具醫院、收容所與社群,各類型縮小版的社會聚會所,多種功能設施應有盡有,除了病舍及診療室,也有病友們自營的菜市場,這張〈冬季清晨的菜市場〉攝取的背景,即是正熱絡交易蔬果肉品買賣的群聚活動。
又名〈早年樂生院有兩攤菜攤、兩攤肉攤,彼此難免競爭〉,在非刻意安排的畫面裡,周慶輝抓拍至少十三名病友上午聚集在此的場景,透過近景與遠景錯落的人物群像,呈現出樂生院內自給自足的菜市場空間。在室內四方格門窗屏障裡,周慶輝選在寒冷冬季裡拍攝此聚會場所,屋內個個身穿厚實的外衣,亦有戴著各式帽款禦寒的老人家,畫面最前方三位人物的身上,在寒冬裡的斜陽照射下,凸顯雪中送炭的暖意;居於正中間的老者,雙手擺放背後,其右後方的老者正窺視其項背,不禁猜想其身後有何物,顯得格外亮眼;而最左方那位雙手提著採買的商品,臉上流露是歡欣的表情。乍看平凡如常的場景,其實很難想像這是發生在一群人被終生囚禁的樂生院,象徵這三、四百名病友日常的生活之中,暗藏著外界有所不知的悲苦與小確幸。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館藏編號:NCP2021-014-0018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