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笠鳚
僅限公開瀏覽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NTMP0952-14
中文 名稱
:
笠鳚
數 量
:
1
單 位
:
尾
全長(吻肛長)
:
14mm
取得方式
:
複查補行登錄
到館日期
:
2003/12/29
採集地理資訊
採集地
:
蘭嶼開元港
採集日期
:
1984.7.27
東/西經
:
E
經度(度/分/秒)
:
121.6°
南/北緯
:
N
緯度(度/分/秒)
:
22.1°
世界分布
: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
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
物種分類資訊
門名
:
脊椎動物亞門
Subphylum Vertebrata
綱名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綱名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目名
:
鱸形目
Perciformes
亞目名
:
鳚亞目
Blennioidei
科名
:
鳚科
Blenniidae
學名
:
Rhabdoblennius ellipes
命名者
:
Jordan et Starks
命名年代
:
1906
中文俗名
:
狗鰷
英文俗名
:
Barred-chin blenny
大陸名
:
棒
模式種產地
:
Tanegashima, Japan
藏品部位
:
全魚
保存方式
:
酒精浸液
發育階段
:
Adult
最大體長
:
44
體長單位
:
mm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種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大堡礁及大洋洲的島嶼等。臺灣分布於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體延長,稍側扁;頭較小。頭頂無冠膜;眼上鬚、鼻鬚單一不分支;無頸鬚。上下唇平滑,齒骨具犬齒,齒固著不可動。D. XII-XIII,18-20;A. II,21;P. 14;V. I,3。背鰭無缺刻,最後一棘短小,背鰭、臀鰭最後軟條與尾柄以膜相連;雌魚臀鰭埋在體內。體色黃綠色,頭有銀白點,頭部後緣有黑斑,鼻孔有 5 條黑紋,頭下方有一U形紋,體側有 6-7 條橫帶和白色短紋;背鰭、尾鰭有數列透明斑點;臀鰭灰黑色末緣較深;胸鰭灰色,基部有一黑色半月形紋;腹鰭黑色。Rhabdoblennius ellipes 為同種異名。
生態習性上,主要棲息於珊瑚礁的浪拂區緣,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與人類之關係,為僅具學術研究價值之小型魚類。
(本頁面物種資訊引用自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網路電子版,http://fishdb.sinica.edu.tw,取用日期 2022-10-01。)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