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石狗公
僅限公開瀏覽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NTMP0045
中文 名稱
:
石狗公
數 量
:
1
單 位
:
尾
全長(吻肛長)
:
170
型態特徵
: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眼間隔窄,約為眼徑之一半,口大,端位,微斜,下頜較上頜略短,背鰭硬棘發達,硬棘部與軟條部具淺凹部,胸鰭近於五邊形,尾截形,體淡紅色,會隨深度而加深,腹部淡黃色。鰓耙數少於24。
取得方式
:
複查補行登錄
到館日期
:
2003/12/29
採集地理資訊
採集地
:
臺灣沿海
採集日期
:
1945.10-1955.4
台灣分布
:
西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物種分類資訊
門名
:
脊椎動物亞門
Subphylum Vertebrata
綱名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綱名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目名
:
鮋形目
Scorpaeniformes
亞目名
:
鮋亞目
Scorpaenoidei
科名
:
鮋科
Scorpaenidae
學名
:
Sebastiscus marmoratus
命名者
:
Cuvier
命名年代
:
1829
中文俗名
:
石狗公
英文俗名
:
Rockfish, Scorpionfish, Filefish
大陸名
:
褐菖鮋
模式種產地
:
Japan
藏品部位
:
全魚
保存方式
:
酒精浸液
發育階段
:
Adult
棲息深度
:
0
最大體長
:
30
有毒魚類
:
是
食用魚類
:
是
觀賞魚類
:
是
經濟性
:
是
漁業利用
:
本種在臺灣岩礁底質之近沿海相當普遍,週年可產,主要漁法為延繩釣及底拖網,肉質甜美而有彈性,是高價值的經濟魚種,臺灣北部沿海產量較高。
藏品描述
描述
:
俗名:石狗公、石頭魚、獅甕(澎湖)、紅鱠仔;英文Rockfish、Scorpionfish、Filefish
形態:體中長,側扁,長橢圓形。頭中大,側扁。眼中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具細齒,鋤骨齒群左右相連呈人字狀。前鼻孔後緣具皮瓣。體具櫛鱗;胸部及腹部具小圓鱗;吻部、上下頷、前鰓蓋骨後緣、頭部腹側及鰓蓋條部無鱗。側線上側位,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前端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背鰭基部,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寬大,下側位,無鰭條分離,延伸超過肛門,軟條17-19;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褐色或褐紅色,體側背鰭基部處上有多個暗斑,側線下方散布雲紋斑紋。各鰭部褐紅色,鰭條散布白色斑點。
生態:近沿海底棲性,生活於較淺的珊瑚礁、礫石區、岩礁或砂石混和區之底質水域,棲息深度在2-40公尺左右。肉食性,主要是以小型魚類為時。平常單獨停棲在礁岩上,身上的斑駁體色有擬態和偽裝的作用,常偽裝成石頭,用來出其不意地獵食不小心游過的魚或甲殼類,故名石狗公。棘基部具毒腺,被刺到可能引發不適。卵胎生的魚種,成熟的雄魚有交接器。
分布:於西太平洋:包括菲律賓、臺灣、日本及中國大陸沿海等。
利用:本種在臺灣岩礁底質之近沿海相當普遍,週年可產,主要漁法為延繩釣及底拖網,肉質甜美而有彈性,是高價值的經濟魚種,臺灣北部沿海產量較高。
資料來源:
邵廣昭。2019。臺灣魚類資料庫網路電子版。http://fishdb.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5年發行
本館館藏頁面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tm_cms/metadata.aspx?GID=NjA0MjQ=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