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總督府巡查募集海報
登錄號:T2018.001.0057的圖片(T20180010057_A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T2018.001.0057

尺寸:52.5 x 34.5 x 0.01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919~1945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總督府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警察、警察考試、招募
文物描述:1.本件為臺灣總督府巡查募集海報。中間寫著臺灣總督府巡查募集,內容包含試驗科目、必備資料、與各地試驗日期與地點。右方寫著:募集人選資格:年滿20歲以上,35歲以下的內地人(日本本國人)。左方寫著:試驗科目為閱讀、算術與作文(公文寫作)。有志者應於試驗當日八點半以前抵達,攜帶志願書、履歷書、寫真照片、答案紙(為半紙型的西洋白紙)、鉛筆及鋼筆(萬年筆),詳細情形可至市町村役場警察署詢問。下方寫著:試驗日期自5月22日起自6月7日止,試驗場所分為警察署或警察練習所,試驗所在地包含宮城縣古川、仙台、福島縣、茨城縣水戶、下館、千葉縣、東京、神奈川縣的橫濱、靜岡縣、愛知縣的名古屋、三重縣的津、奈良縣等。
2.「巡查」指的是日治時期警察制度下的基層人員,警察為近代國家公權力的表徵之一,代表著日本帝國之眼,用以監督臺灣,或可視為臺灣總督權力的執行者,其中警察又分為警部與巡查兩種身份。1895年6月,臺灣總督府設置警保課,初期從日本各地招募巡查來臺,因領臺初期抗日事件頻繁,所以警察身分以陸軍雇員為主;1898年4月,廢除三段警備制後,全臺化為警察行政區,維持治安也經管地方基層行政事務。巡查作為第一線與臺灣民眾接觸者,高度介入與管制民眾,表面上被臺灣人尊稱為「大人」,為強化管制力,亦於臺灣募集協力者,稱為「巡查補」。
參考資料:1.吳俊瑩,2015。日治初期的警察培訓:以吉岡喜三郎及其日記為例,臺灣學通訊,88:20-21,新北:國立臺灣圖書館。
2.戴寶村、李進億、沈佳姍、陳慧先、游智勝、蔡昇璋、蔡蕙頻著,2020。小的與大人,臺北:玉山社。
3.戴寶村,無所不在的公權力,日治時期民眾眼中的警察是什麼樣子?──《小的與大人》,故事網站(說書頻道),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obooks/police-in-taiwan(瀏覽日期:2020/09/19)。
編目者:委託編目-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9
編目日期:2020/09/22
已瀏覽清單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48))的圖片
藏品(臺中地方法院賴守謙違反阿片令命令書)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偶頭-雜)的圖片
藏品(昭和十六年郭添等議決書)的圖片
藏品(綬草)的圖片
藏品(臺灣銀行發行壹仟圓紙鈔)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臺南製麻株式會社粗紡梳麻作業)的圖片